她点头一笑,感慨轻念了几句,随后声音渐小,入神默读起了内容。

只是,半炷香后。

她花容上的轻松之色渐渐褪去,微微睁眼盯着纸上,眼底带着些沉思。

“正史未必皆可据,野史未必皆无凭……”

朱幽容唇瓣呢喃,她缓缓放下精读完了的纸稿,忍不住抬目去看赵戎。

其实为这些外来书籍写入楼建议不用如此细致的。

不是说去随便应付,而是书楼的要求,也只是将书籍的大概情况有详有略的写下就行了,填写些条目,让书楼那儿的接收之人一目了然,确保没有什么违禁内容,例如反儒或邪异言论,即可。

其他一些内容,即使是歪理邪说,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逆主流言论,都是可以批判性的看待,收入书楼之中,供后人翻阅。

所以此事,大多可以简单的完成,通读翻阅一边就行了。

朱幽容之前也闲暇时写过几次,主要是为了入楼的资格,因为先生和学子、士子一视同仁。

只是朱幽容以前哪里见过像赵戎这样,一字一句的审批,写出个长篇大论来的。

而且结尾处还盖棺论定的提出个‘野史也可作为修史取证资料’的新奇言论。

只是一件小事,交到他手中,便这般认真对待……

朱幽容一手撑着下巴,一手捧起赵戎洋洋洒洒写了十数页的纸稿,视线在手上纸稿和专心写字的赵戎侧颜上,来回打转着。

她安静了一会儿,素手紧了紧手中有些爱不释手的纸稿,歪头道:

“子瑜喜欢读山下的史书?”

赵戎微微回神,“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