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父哽住,嗓子发干,他狠狠瞪着闻幼卿,“你有没有把我当你爹!有没有想过你是安国公府的人!”
未成想闻幼卿听完却是咯咯的笑了起来,越笑眼神越冷,“从搬出去的那天起,我就不是安国公府的人。”
……
百善孝为先,一句圣人言,一个“孝”字,在大盛是顶天的事。
在朝为官的不管你走到什么位置,只要你的父母过世,就必须回乡守孝,孝期内不得嫁娶,不得行房事,丧服素斋是为孝。
天子言,不孝父母何以孝君王。
但万事都有例外,比如天启二年安平帝开恩科。
在殿试后安平帝设恩荣宴,在宴会上安平帝命在场的仕子写赋,夺得第一的人安平帝会答应他的一个请求。
最后胜出的是当年的探花郎。
这年的探花郎是谁?
安平帝记得这人是谁,这人是开国元老安国公的孙子,闻幼卿。
他还记得这孩子曾是太子伴读,后因身体孱弱常年足不出户,没想到少时还经常看见的孩子,在不经意间就已经长成少年郎。
当时安平帝问闻幼卿想要什么赏赐,闻幼卿说——
“请陛下准许我搬出安国公府。”
孝字当头的朝代里,大部分人是与父母居住在一起,都求最后能来个几世同堂的佳话,而闻幼卿的要求却是实实在在的违背了“孝”。
之前的话已经说出去了,即便被触了不喜处,安平帝不可能收回,所以恩荣宴后闻幼卿搬出了安国公府,同时塞进了翰林院,成了无所事事的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