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夏言会不会帮忙,这个他一点都不担心,像夏言这样的一根筋,忽悠起来简单的很。
这天,早朝才刚刚结束,他便找了个由头,往夏言的值房走去。
其实,夏言这会儿也很头疼,他这内阁首辅当的可谓四面楚歌,不但阳明一脉跟他过不去,自己乡党内部也没几个人跟他混了,大家都跟在严嵩屁股后面想夺他的权呢。
当然,他如果能深得嘉靖宠信,坐稳这内阁首辅的位置,他也不用头疼,下面人再蹦跶又怎么样,还不是得听他这内阁首辅的。
问题他这内阁首辅的位置也坐不稳啊,因为他一直没在嘉靖跟前表现出自己的能耐来。
上次,他是想借屠侨下位之机,把海盗和倭寇都收拾了,好好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所用非人,朱纨一通“瞎搞”,不但没能剿灭海盗和倭寇,还把东南形势搞得一团糟,嘉靖都差点迁怒于他了。
后面,他利用严嵩创造的机会,好不容易把杨聪“换”走,换上“自己人”曾铣,想夺回河套,好好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却被钱给难住了。
他可没杨聪有钱,收复河套可是要花银子的,而且需要花很多很多银子。
因为,按曾铣的计划,最少要调动十万人马才能将河套收回来。
十万人马,一个月光是粮饷就要将近三十万两,收复河套最少也需要半年时间,也就是是说,他最少要拿出将近两百万两才能实现收复河套的壮举。
他哪来的这么多银子,别说两百万两,就是两万两他都拿不出来,朝廷也不可能抠出这么多银子来,所以,收复河套的事情就这样卡壳了,嘉靖对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大了。
他这会儿真头疼的不行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他这内阁首辅的位置恐怕是坐不了多久了。
这天,东南传来捷报,杨聪于通州大败倭寇,杀敌数千,俘虏两万余,嘉靖是高兴的不行了,他却是头疼的更厉害了。
杨聪那可是他的大敌,如果让这家伙窜起来,恐怕很快就要威胁到他内阁首辅之位了。
早朝过后,他一如既往的翻阅着奏折,很快,他便翻到了杨聪的奏报。
这奏报和捷报是不一样的,捷报一般战斗结束就会传往京城,就是简单的战果,没有其他东西,奏报却是大战之后主帅对战斗的总结,其中一般都隐含着请功求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