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皇上明显已经沉溺于杨聪的书中不能自拔了,他自然得提醒提醒皇上。
于是乎,他毫无顾忌的咳嗽了一声,随即拱手朗声道:“皇上,此书如何?”
嘉靖被夏言这一搅和,终于反应过来,这会儿搞仪式呢,并不是看书的时候。
他抬起头来,意犹未尽的道:“此书图文并茂,文笔流畅,意境深远却又通俗易懂,着实精彩,着实精彩。”
夏言闻言,心中不由冷哼一声,精彩,精彩个屁啊!
当然,他就算再狂也不敢如此忤逆嘉靖,表面上他还是装作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就好像他也看过此书一般。
这时候嘉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自然不会再沉溺其中,他轻轻将书一合,随即便抬手示意献稿继续。
王宣、唐顺之等人见状,连忙依次将手中的书稿高高举过头顶,恭敬的递到嘉靖跟前。
嘉靖每接过一篇便会假假意思翻开仔细看看,随即又轻轻合上,示意众人继续,这个过程又持续了将近一刻钟时间才完成,而此时,嘉靖跟前的龙案上已经堆了厚厚一排书稿。
这《格物致知之理》果然是鸿篇巨著啊,光是其数量就不下百本,这杨聪,果然了得。
这时候,阳明一脉的官员和毛伯温等中立的朝臣脸上大多露出了敬佩之色。
大明,已经有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鸿篇巨著了。
紧接着,嘉靖便假假意思好奇道:“清风,这格物致知之理是何意啊?”
这也是一个流程,大致意思就是让杨聪阐述一下他为什么要以《格物致知之理》为书名,或者说,为什么要编撰《格物致知之理》这本书。
格物致知之理是何意,在场的官员当然都清楚,这可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所谓儒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格物致知之理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你还读个屁的书啊!
不过,在场很多人都不知道杨聪会以《格物致知之理》作为书名,因为要纯探讨礼法的话,最多也就一篇文章几千字就把格物致知之理说透了,编这么些书,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