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崇俭听到皇帝评价如此之高,不由得有点好奇,这边书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他在想着,崇祯皇帝却提朱笔在奏章上批复了,赐宋应星同进士出身,仿农司,再新建一个开物司,由宋应星担任第一任开物司员外郎,正六品。
如此一来,宋应星原本是个没品级的不入流小官,一下就提拔成了正六品,而且还只是举人出身而已。任何人见到这个任命,都能感觉到皇帝对宋应星的重视!
崇祯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不是因为后世听说了《天工开物》的名声。而是他从中看出了宋应星系统地总结科学技术,因此,就想给他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把天工开物再进一步去细化,最好把天工开物的那些细节再深入,追究源头,再创新改进,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属于大明特色的科学技术体系。
放下御笔,崇祯皇帝心情很好,笑着对心有好奇的郑崇俭说道:“这个宋应星,在序言中说什么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呵呵,以后朕给他钱,给他衙门,甚至朕都可以亲自指点他,希望他不要让朕失望了!”
“陛下学富五车,这宋应星要能得陛下指点,想必能有所获的!”郑崇俭陪着笑脸回答道,“不知这书,微臣可否一观?”
想看书,当然没问题了!崇祯皇帝当即点点头,而后自己开始考虑起后世的一些技术,看怎么适合这个时代的。就比如自己想做得那个事情,或者就让宋应星来打理,说不定会更好一些。
他在想着,郑崇俭已经快速看了起来。而李若琏,也是不着痕迹的移步过去,探头看看。
在他的内心,其实是很羡慕那些会做学问的人,写得好了,不但留名后世不说,还能得皇上赏识,平步青云。
这一刻,李若琏的心中不由得也升起一个念头,自己要不要写一本怎么破案,怎么审讯,怎么刺探消息的书?
其实,不止是他有这个念头,就是郑崇俭在看完之后,他也有了写书的念头了。
这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皇帝的喜好,能很大的影响大明!
随后,崇祯皇帝又看了一封有关这段时间来京师那边事情的总结奏章,比如,毕懋康已经到京师就职,大明皇家银行的日常情况,太子的学习情况等等。
对于这些,他看过就看过了,并没有特意批复。
当天傍晚,有快马疾驰而至,是来禀告说,南边的李自成贼寇已经蹿入河南。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下旨,第二天就出发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