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打下了归化城,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打算占领,等到日后军力再强大后,迟早会回来的。如今的兵力,都要集中对付辽东建虏才行。
周围的明军将领们,特别是虎大威和贺人龙两人,听到崇祯皇帝如此重视他们战死的手下,不由得很是激动。两人不约而同地上前,向崇祯皇帝单膝跪地,大声奏道:“末将叩谢天恩!”
“皇恩浩荡,末将誓死效忠!”其他将领紧随其后,纷纷单膝跪地,表达他们心中的激动。
留名于世,这大概是华夏人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如果可以,当然都会非常乐意的。吴三桂题字“血债血偿”,想了一会后又加上了自己的名字,未尝就不是这种情结的体现。
不过大部分人,却肯定是默默无名的。但是,如今皇上亲笔题词,亲自祭奠,要承诺要建一座纪念馆,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此战战死的大明将士,他们的名字,都会流传后世。
崇祯皇帝看他们这么激动,心中也有点后悔,当即认真地对他们说道:“朕早有想法,要在京师太庙边上另外再修筑一个忠烈祠,所有保家卫国,为大明而死的大明人,都有资格进忠烈祠,享我大明香火,与国同存!这一次回京之后,这次朕就会交代下去。”
听到这话,这些将领,甚至和周边的明军将士,锦衣卫校尉和随驾的内侍,不由得都是惊喜交加起来。
虽然他们觉得,皇上已经对大头兵够重视了,但是没想到,竟然是这么重视!
毫无疑问,保家卫国,为大明而死的,绝对是包括了所有战死的大明将士,这也就是说,他们在场的这些人,万一战死沙场的话,那就能进这忠烈祠,永享大明香火,与国同存了!
这个时代的人,都还有非常浓郁的情结:死了后能进祠堂,不就是为了享香火,不被人所遗忘,不想成为孤魂野鬼嘛!
如今,这忠烈祠,那绝对是比任何一家的祠堂都要荣耀得多了!死了能进忠烈祠,当然是最好的了!
城头上,在激动着,而城下面,那些鞑子都有点惊慌起来,被明军将士驱赶着离开,不知道是要干什么?
特别是命令下来,是让他们挖大坑时,就更慌了。
但幸好的是,有一部分鞑子被要求去抬大明百姓的尸骨,他们才知道挖坑是这个意思。
想着自己性命还掌握在明军手中,想着自己表现好一点,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活命,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成为明军中的一员,再也不是俘虏了呢!
这么想着,这些鞑子都不顾肚子饿,也不顾一身的疲惫,立刻卖力地干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