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页

敖汉部族去宣抚极北之地,刚好顺带着招降漠北蒙古,如果能成,那就是最好的了,不能成,那也探明了态度,回头大明这边讨伐便是。

崇祯皇帝的想法,就是如果派大明关内的人去宣示极北之地的主权,说实话,酷寒之地,还真不一定能适应。但是,蒙古人就不一样了,总要比关内的人更合适一点。而且刚好敖汉部族也是一个大族,他们兵分多路去,往北、往西皆去宣抚,整个后世的西伯利亚,都要是大明的领土。

等将来大明在草原筑城,比如重修归化城,再在其他地方择地也修筑城池,让各族能来朝贡,顺便互市,这样就能牢牢地掌握这些地方,保持大明在整个北方的影响力。

反正也不怕敖汉部族阳奉阴违,等他日自然会派巡察使,就能知道敖汉部族有没有真正地到极北之地的所有地方去宣抚。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敖汉班第也没有选择权,只能亲自过来请罪最终又接受大明开出的条件。然后,老弱妇孺入关,其部族军队就以大明的名义,开始为大明做事。

与此同时,其他还想继续抱建虏大腿的,也差不多到辽东了。

第477章 图谋摄政王

库伦族离辽东最近,因此,他们是最先到的。在此之前,就有快马先行通报建虏这边。

建虏边关的守将一听,立刻飞报盛京。

“什么?”已经回来的岳托一听,顿时就吃了一惊道,“库伦族竟然没有被明军灭族,没杀人?不是血债血偿么?”

在他们看来,明国皇帝突袭草原,像库伦族离得近的,那绝对是要被灭的。并且他们不是聋子,自然听说了明军当初剿灭乌拉特部和察哈尔部的时候,都是扬言血债血偿的。

多铎也觉得有点奇怪道:“该不会是库伦部运气好,所以被他们给逃掉了吧?”

正在主持开会的多尔衮却是眉头紧皱,转身向布木布泰奏道:“微臣以为,可派英俄尔岱就近安抚,殿内大事,才是我大清的重中之重,不宜分心!”

布木布泰听得点点头道:“睿亲王所言极是,我大清的这个内贼,必须要先揪出来才好,如此,以后对明国才能有胜算!”

这个道理,她还是明白的。比如,她在皇太极身边有人的话,她就能很清楚他在干什么,不管是争宠还是要皇太极的命,都不会太难。由此推到两国交战上,也是一个道理。

一听她这话,其余亲王,那脸顿时就沉了下来。派人把他们叫了回来,然后竟然是由多尔衮主持,开始查泄密一事,这无形之中,就变成了多尔衮凌驾于他们这几个亲王之上,这让他们非常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