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正准备撤退,突然收到甄俨的消息,又惊又喜。

孙坚急于求成,侧翼空虚?这可是突袭的好机会啊。鲁肃有坚阵,甲骑也无法击破,孙坚却是进攻方,阵型却是相对松散的,别说强悍的甲骑,就算是普通骑兵,只要抓住机会,那也是碾压似的胜利。

打不赢孙策,重创一下孙坚也行啊,至少能挽回一点面子。

袁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让郭图、沮授指挥中军步卒先撤,赶到十字沟与荀衍会合,击破黄忠,西进洛阳,自己则率中军骑士增援甄俨,伺机击破孙坚。这几个月的战事实在太憋屈,他需要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来一洗耻辱,现在机会出现了,他当然不能放过。不仅要战,而且要亲自出战。

郭图没有多说什么,领命而去。沮授也没说什么,只是关照张郃留神,确保袁绍的安全。他不觉得袁绍会有什么危险,孙策在官渡以南,只要毁掉浮桥,孙策短时间内就无法渡过官渡水,进入战场。等他赶到战场,袁绍应该已经击败孙坚了。即使不顺利,撤退也没有任何问题。

袁绍身边有六千多胡骑,还有张郃率领的大戟士,而孙家父子的亲卫骑加起来不过两千人,如果这样还担心袁绍的安全,无异于说袁绍无能,只会激起袁绍的愤怒,说不定要和孙家父子决一死战。

没有任何人反对,袁绍在甲骑和大戟士的保护下离开中军,奔向战场。蹋顿、汗卢等人接到命令,听说袁绍亲自出战,纷纷上马,一时间人欢马叫,士气高昂。匈奴人在颍川吃了大亏,连单于于扶罗都被射死了,鲜卑人和乌桓人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吃了汉军将士不少白眼。此刻有机会一展雄风,他们都很兴奋。汗卢王抢先请令,率领两千乌桓骑兵直扑孙坚身后的圣女陂。

满宠、徐盛率领水师助阵,前锋直抵官渡,与韩荀对垒,第一时间看到了袁绍的大纛。他们不敢怠慢,立刻通知岸上的斥候,把消息送到西赤城。孙策收到消息,下令渡河。水师已经准备搭好了浮桥,两千多骑鱼贯渡河,然后兵分两路,阎行率亲卫骑迎战,韩银则借着渊水和圣女陂的掩护,潜伏在圣女陂的北岸,等待出击的机会。

袁绍很快就收到了消息。虽然有些奇怪阎行怎么会出现在西赤城附近,却没当回事。阎行名义上是孙策的亲卫骑,实际上和单独的骑兵营没什么区别,一向行踪不定,也许是为孙坚掩护身后,恰好部署在这里也说不定。他再强悍也不过是一千骑而已,自己有七千余骑,还有甲骑,只要小心点,绝不会让他占了便宜去,说不定还能为麹义、审配报仇。

如果此战击杀孙坚,孙策会不会报仇心切,穷追不舍?如果是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让郭图、荀衍在十字沟设伏,将孙家父子一网打尽。

袁绍越想越觉得不错,派人通知郭图,让他加快行军速度,赶到十字沟立阵。

第1472章 变阵

看到远处骑兵激起的烟尘,孙坚立刻下令变阵。

他原本西向列阵,与甄俨面对面,近两万大军南北展开,左翼更是深入鸿沟,由满宠与徐盛率领的水师承担,右翼则是从睢阳赶来的吕范,黄盖率领战斗力最强的主力为前阵,后阵是战斗力稍弱的屯田兵,由吕蒙指挥。变阵之后,黄盖成为左翼,保持对甄俨的压力,吕蒙则向后缩,依托河岸立岸,成了右翼,吕范则转向北,直面奔驰而来的乌桓骑兵,担任前阵。满宠、徐盛率领的水师则由左翼变成了后阵,还承担了输送骑兵渡河的任务。

整个战术都是事先反复讨论过的,从统军将领到曲军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随时待命,是以中军战鼓声一起,整个大军迅速转向,速度之快,配合之默契,让正在窃喜的甄俨大吃一惊。

知道江东军训练有素,不过这也太神奇了吧,两万人的大阵说变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