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没有直接表态。毌丘兴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却也失之狭隘,他只看到了河东,却没看到全局,眼界不够。河东固然重要,但不摆平冀州就进取关中绝非明智的选择。至于贾诩、胡轸,就算能够合作,那也只是盟友,不是部下。贾诩占据了关中之后,能不能顺利的俯首称臣,现在还不好说,要看形势而定。
孙策与毌丘兴谈了一路,已经明白了贾诩的心思。毌丘兴是个人才,但还没到出类拔萃的地步。此人如果仕途顺利,二千石是极限。如果不顺利,或者志大于力,说不定还有跟头要栽。他的天赋不足以承担贾诩的野望,贾诩对他是利用居多,视为衣钵传人的可能性不大。
谈完之后,孙策勉励了毌丘兴几句,拱手作别。
经过定陶,与袁衡等人汇合,一路向南。孙策命人将袁权请上车。袁权有些意外,不过等孙策将袁耀要休谢宪英,娶吕小环为妻的事一说,她立刻明白了。她绷着脸,一言不发,沉默了良久,点点头。
“多谢大王,妾知道了。”
“你准备如何处理?”孙策很关心这件事。他虽然不相信什么宿命论,但具体到这件事,他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他实在不明白袁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换成孙权或者孙翊,他或许能够接受一些。
袁耀看了孙策两眼,突然笑了,刹那间如寒冰乍破,春回大地。“还能怎么处理?打一顿就好了。”
“打一顿?”
“大王不用操心了,这事交给妾处理吧。大王准备如何处置吕小环?她可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吕布死了,刘协没了,她又对张辽有成见,满腹戾气,如果不能妥善安置,迟早要闹出事来。”
“送她回长安。”吕小环身份尴尬,既不是投降,又不是俘虏,杀又杀不得,留又留不得,似乎最好的办法就是赶走。她的母亲还在长安,如果送她回长安,母女团聚,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袁权摇摇头。“吕布战死,这个仇结得很深。吕小环不是个理智的人,并州人大多如此,希望他们能识时务、知进退未免不切实际。留一个人质在手或许是个解决办法,至少可以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铤而走险。且张辽也需要一个牵绊,否则他自己也会不安,束手束脚。”
孙策思索片刻,觉得有理。他希望能以诚待人,但必要的制度却不能缺。放吕小环回去,吕小环不会感激他,只会在复仇的冲动下做出不理智的事,裂痕越撕越大。他也许无所谓,但张辽夹在中间会很难做人。扣着吕小环,让留在长安的并州人不敢乱来,也让张辽有所羁绊,这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姊姊有什么好办法?”
“伯阳武艺低微,自保能力不足,将来封王,坐镇一方,身边总要有人保护。吕小环虽然不够聪明,武艺却不弱,若能收服其心,做个侍妾,贴身保护伯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你说呢?”
孙策挑起大拇指。“姊姊威武。”
“你不反对?”袁权白了孙策一眼。“不管怎么说,吕小环总是天子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