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点未免太巧。

按理说,东岸的阵地虽然不如西岸重要,但东岸失守,雁岭防线残缺不全,威力大减,以于禁的经验应该看得出才对。他在交趾作战多时,太史慈的战报里对他的战绩描述很多,蒋钦并不陌生,前几天还特地拿出来复习过。

于禁当然有可能是一时疏忽,或者兵力不足,但蒋钦更愿意相信他另有计划。

取出地图,蒋钦仔细研究了一番,有了一些发现。

东岸这个阵地不仅在河湾之中,三面受敌,背后还有一道被称作仰天窝的南北向山岭。这道山岭与临江的山岭隔着一道不足五十步的深沟,却高出不少,粗略估计,至少有一百丈。

有了这一百多丈的高度差,便可以衍生出多种攻击方法。

蒋钦叫过亲卫,让他通知斥候营校尉,安排人摸到仰天窝上看一看。

斥候营的行动很迅速,下午未时,斥候营送来消息,仰天窝上有不少大树被人砍了。虽然分布很散,又被人精心掩饰过,还是能看得出一些问题。附近的百姓上山伐木烧炭,这是很正常的事,但砍那么粗的树,而且大小差不多,又与制作抛石机所需的木材相近,未免过于巧合。

斥候们担心上面有伏兵,不敢轻举妄动,先送回消息示警,再寻机潜入深处。准确的消息要晚一些,很可能要到明天上午。

斥候们还没侦察到准确的消息,蒋钦心里却有了准备。他有七八成的把握判断,于禁在岭上安排了伏兵。他随即进行了安排,准备打于禁一个反伏击。

入夜时分,成当提前拿下了阵地。蒋钦带着亲卫营,大张旗鼓地登上了阵地,随即叫来成当,仔细盘问交战的经过。当他得知蜀军的阻击一直很顽强,直到入夜之后才迅速崩溃,不由得笑了两声,随即派人向中军报告,请求夜战。

……

于禁看到了蒋钦登上阵地,却没有看到蒋钦派往中军的传令兵。就算看到了,他也绝不会想到蒋钦要向中军汇报的是什么。

戍时,于禁率领精锐三千,悄悄地离开雁岭阵地,进入伏击地点。

在仰天窝上设伏的将领岑白赶来汇报。吴军斥候曾到岭上侦察,有人看到了伐木的痕迹,但是没有生疑。有人一度接近他们埋伏的地点,几乎逼得他们出手。好在他们熟知吴军侦察的习惯,将伏击地点掩饰得极好,这才没有暴露。

于禁很上心,反复追问,甚至让岑白画出了吴军斥候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