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看了看官家的脸色,说道:“都是进士第出身,文采出众。除了分内之事,写写赞表,也是我们唯一的本事了。收复燕云,如此普天同庆之时,我等也只有这样参与如此幸事了。”
赵桓摇了摇头,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这些文臣们差不多只记得礼乐书了。
“李太宰,朕欲遣散所有禁军,这是在大同府和种少保商量好的一项国策,这是少保写的策论,你看一下,然后做一下补充。”赵桓将种师道的策论给了李纲。
李纲稍微翻动了一下说道:“官家,将门已经彻底化为了虚无,仅有的几家将门也身负重任,北拒金夷,西抵西夏。”
“这将门没了,基层军官也就没了。毕竟不是谁都从小耳闻目染,熟读兵书,连小时候都是做军阵推演的。”
“少保临行前,把《种家遗录》写好了,朕欲办一所军校。以历代兵书和这种家遗录为主。专门培养基层军官。选拔军伍中的士尉一级将官,到军校进修,以补充军阵之不足。”赵桓又掏出一份种家遗录来。
有些人做事,总是想在别人前面。
“大宋能有少保这等臣子,乃是大宋之幸啊。”李纲连连感慨。
赵桓点头,说道:“还有一事,有宋以来,历代都防备武官做大。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我大宋中央直属禁军疲弱不堪。才会对边臣如此防范。朕欲组建天子亲军,以震慑四方。”
李纲俯首,说道:“官家鞭辟入里,大宋无田制,不禁土地交易。地主无数。失地的农民也越来愈多,为了安抚,不得不设置三十四路军路,收拢流民,防止祸乱。”
“防住了吗?”赵桓嗤笑了一声问道。
“自大宋太祖皇帝以来,一百六十年的时间里,四百七十余起流民起事!仅仅最近这二十六年,就有一百多起!这还是攻破州府郡县才会通传四方的流民起事!”
“禁军收拢流民,黥面分配,人人称作贼配军,也没见多大的效果。”赵桓叹气地说道。
大宋的百姓很苦,赵桓已经在河东路和关中地区,见了足够多的惨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了他最关注的要点。
“禁军收束流民的做法,已经无法完成它的使命,朕欲解散配军,均田后成为农民。河东路和关中效果目前还是极好的。”赵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