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了种种结果,比如大宋皇帝不承认他的功劳,直接驱逐出宫,或者为了保密直接拉到御街斩首示众。亦或者是随便给个官职,碌碌此生。
韩昉突然听到了脚步声,赵桓从御座上离开,来到了他的面前:“快快请起。”
“臣惶恐!”韩昉忽然觉得之前受的罪都算是值了,大宋皇帝居然走下月台扶他起来。
赵桓将韩昉扶了起来,说道:“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这一段是朕亲手写在大同府勇义冢的忠魂铭,朕并没有忘记这段话。大宋书坊早就准备好了韩卿的种种事迹,当然为了还在金国奋战的宋人,其中迫不得已用了一些化名,也为了安全,有些进行了隐藏。”
“谢陛下,谢陛下!”韩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毕竟第一次面圣,绝对不能失态。
赵桓拍着韩昉,说道:“朕不祭天的时候,相公们都叫朕官家,陛下显得生分了。赵英,赐座。”
赵英拎着两个凳子,看了一眼还在地上跪着的赵福金,也就是茂德帝姬。
“起来吧。”赵桓示意赵福金起来,当年赵缨络给赵桓留下了极差的印象,光顾着收买人心,忘记这还跪着一个帝姬。
赵桓着看韩昉非常满意,若非当年童贯坚持不要耶律延禧到大宋避难,韩昉早就成了宋臣,这一蹉跎就是十数年的光景。
越看越满意的赵桓笑着说道:“韩卿,朕有意让你去上京路帮助赵鼎,经略副使,三年一考,赵鼎要从镇州回来做签书枢密院事,为拜相做准备。你要帮朕看好上京路。”
“当然你要是觉得去塞外吃沙子吃苦,就去两浙路帮一下何栗,他那头兼着江南两路经略,眼下海贸,海监司正在建设中,有点忙不过来了,你帮他把江南两路管起来。”
“臣去上京路,定然不辱使命。”韩昉没有犹豫,分析过大宋局势的他,当然清楚,此时唯有江南和上京有阙,他因为传递情报和赵鼎有些焦急,哪怕是何栗再忙得头都不顾腚,他也不能贸然前往分权。
到了上京路,他才可能大有可为,因为上京路本来就是辽国,对于当地的种种,他很清楚,也相信能做出成绩。
“行,那就上京路。”赵桓点头,赵鼎想要长久的待在上京路显然不现实,因为大宋需要他,他不能一直在上京路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