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页

君权和相权的冲突终于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只不过和朝臣们想的不同。

李纲不是为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和大宋皇帝起了冲突,和金、蒙兀、漠北诸部、克烈部、西夏、西域的征战还在继续,这个时候把官家圈在笼子里,李纲又没有失心疯。

李纲这段话最主要的还是坚持了在圆桌会议上的意见,坚决将国帑和内帑并列提出,对国之根本的一些产业的控制,内帑也要在其中占有较为重要的比例。

这让赵桓有些头疼。

皇帝昏聩是中原王朝快速衰亡的主要诱因,也是限制无数良臣展示自我实力的掣肘,赵桓关于扑买制度改良上,并未提起内帑在国之根本上的控制权,目的就是削弱君权。

李纲觉得大宋皇帝是个明君,完全没必要削弱君权,反复将国帑和内帑并列。

赵桓沉思了良久,最终是点了头说道:“那就依照李相所言,就这么办吧。”

赵桓最终还是选择妥协。

其实就这件事,赵桓也和李纲交流过,李纲觉得大宋正在急速的扩张期,短期内,这种扩张期还不会改变,至于官家担心的君权太盛,是扩张期的皇帝必然存在的现象,等到处于稳定的时候,再限制不迟。

赵桓其实已经做出了对限制君权的若干建议和规划,这在限制内帑规模的第一步,就被李纲硬顶着给怼的进行不下去,后面的若干规划都化作了泡影。

赵桓抛出了下一个议题:“西夏蝗灾终于有了端倪,李仁友,也就是现在的西夏王,给曹贤妃写了封家书。”

第八百八十章 超国家主义

“尤其是以河西九州的情况最为不堪,救还是不救?”赵桓抛出了问题。

朝臣们左右看看,李弥逊硬着头皮拱了出来,说道:“陛下不是我们不救,是大宋救不了西朝,我们没米救他们,暖冬大旱,临到现在滴雨未降,各地常平仓的粮食都在等着春耕。此时我们援助西朝什么都换不回来,国朝有倾覆之危。”

陆宰看有人起了头,也站了出来略带为难地说道:“官家,臣以为李少卿所言极是。大宋救不了西朝,户部的粮食都有定数,大宋哪怕是挤一点各路的口粮,给了西朝,最后也不过是重复鄂州旧事,肥了西夏王室、勋贵、外戚和梁家。对于西朝百姓说无任何益处。”

鄂州的粮价飞涨,常平仓无粮可用,粮商、勋贵联合哄抬物价,斗米从价六钱,抬到了每斗米价一百六十余钱,民不聊生的惨状,赵桓对这事印象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