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页

寒门状元[校对版] 天子 1266 字 2022-10-24

这次礼部会试,造就声名最大的不是最后的状元伦文叙,也不是仅仅以列二甲第七名、后来却以心学闻名海内的王阳明。而成就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狂放不羁却一生与仕途无缘的大诗人、书画家唐伯虎。

这一道题,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程敏政经牢狱之苦,出狱才不过几天就发急病而死。

怪只能怪,程敏政把这道题出得太偏太难,而他的那句话又实在太过惹耳。

二月十五,第三场考试的题目终于下发下来。

沈溪没有看另外四道题,而是直接留意第三题,“问:学者于前贤之所造诣,非问之审、辨之明……”

正是那道改变了唐伯虎命运的策问题!

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诣考题

“策问”的题目,每一道题都是以“问”来开头,就好像高考中“阅读下列材料写出自己理解”题目相类似,你要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更要明白材料的内容。

恰恰,这弘治十二年己未科礼部会试却出了一道让天下士子都头疼不已的偏题。

这道题开篇,“问:学者于前贤之所造诣,非问之审、辨之明,则无所据以得师而归宿之地矣。”

意思是,读书人对于先贤的观念思想造诣,若不能仔细审读推敲加以辨明,则不能领略他们的思想核心,自己会无所依从。

继而引出下面的四子学说。

用四个“先贤”的理论,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就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这四子的学说各不相同,在题目中只是引用四子所说的各一个观点,来让考生判断这四子是谁,他们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什么。

题目中所引用内容,各自引述了一些人的观点,都是来自于典籍之中,从典籍上别人的一句评价的话,来判断是哪四子,这四人有什么造诣。

题目的冷僻就不用说了,所引用的四个观点,乍一看你还真不知道是哪位“贤人”所持。

但一次会试,出现一道偏题并不为过,要引用古代名人的理论,考生到底也算是博古通今,不知晓只能说你造诣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