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页

寒门状元[校对版] 天子 1398 字 2022-10-24

沈溪问明王守仁回来的时间,轮休那天把自己的上疏带上,前去拜访。

见到王守仁,沈溪明显发觉这位未来的一代大儒神容憔悴,或许是在灾区治水这段时间日子不好过,再加上见到百姓疾苦,心有感触,身累兼又心累,竟不复离开京城时的雄心壮志。

等沈溪将自己的来意说明,王守仁惊讶地问道:“沈同年有如此家国抱负,为何不亲自上疏,而要假手于在下?”

沈溪叹道:“若我能直言上疏,也不用劳烦王兄你了,只是我在詹事府做事,年少尚且不能为政一方,以王兄的抱负,倒是可以为国效命。在下其实对王兄羡慕的紧啊。”

第五一六章 让功

王守仁从来没见过沈溪这样“大公无私”的主,自己有进言不亲自呈递,却让他来代劳,这世上真有这般不计功名之人?

仔细看过沈溪的上疏,建议很完善,条理清楚,其中根本不似藏着什么要陷害他的阴谋诡计。

王守仁又一细想,话说自己不过才是观政进士,就算考核期满,最多也只是调到六部为官,沈溪没事加害实在没半点儿好处。

后来越看沈溪的上疏,王守仁越觉得合乎心意,暗道:“我切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感激沈同年才是。”

王守仁对沈溪千恩万谢,把沈溪送走后,他连忙将沈溪给他的上疏整理一番,变成自己的意思完成上疏。

不过,王守仁有意回避了原上疏中对于一些即将发生之事的预判,省去了关于对达延部具体防备的措施,如此却将沈溪上疏中最精华的部分给略掉了。

不过即便如此,王守仁的上疏,依然非常契合朝廷的需要,尤其是在朝廷刚完成对西北用兵后,正需要一套完备体系来加强对边疆防御之时,王守仁的上疏不但符合弘治皇帝的心意,也得到马文升、刘大夏等人的推崇。

王守仁由此很快成为朝廷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连朝廷各衙门都在说,己未科的进士中出了个“军事奇才”。

沈溪对此,只能一笑了之。

王守仁到底不是少年郎,有他的城府,在上疏中只字不提对具体问题的防备,上疏的内容空泛许多,不过谁叫朝廷最喜欢听的就是空话、套话呢?

王守仁在边疆防备的上疏中,将沈溪提出的防备重点,从北方变成西北,防瓦剌大于防达延部,甚至提出联合达延部抵御瓦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