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页

寒门状元[校对版] 天子 1823 字 2022-10-24

所以沈溪这次出兵,非常自信,他带上八十门火炮并不是为了能对鞑靼人造成重创,或者说在战场上力挽狂澜,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打算当出头鸟,只是为了壮壮声势,同时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加,沈溪变得越发老谋深算,出兵时就已经做好撤兵的准备。

但沈溪也知道战场上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还是做好了苦战的准备,所以在行军途中,他把一百多名从居庸关抽调的炮手集中起来进行训练,以便做到拉上战场就能熟练开炮。同时,沈溪还从近六千官兵中,选出有火铳击发经验的五百人,让他们熟练掌握佛郎机火铳的使用技巧。

最后,沈溪还从两千多民夫中,抽调出两百有过工匠经验的,按照他的指导生产佛郎机火铳的子弹,虽然产量低得惊人,但总好过临时无枪无炮可用好。

行军途中自然没办法生产,所以每天扎营都很早,这也是行军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在沈溪想来,苦战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大不了在没有进入宣府前就撤兵,别管鞑靼人来不来,先撤走总之没错。

沈溪可以说是把方方面面的情况都想到了,但这次他还是大错特错,因为很多事并不会按照他的设想来进行。战场上,任何计划都可能赶不上变化快,否则也不会有“纸上谈兵”的说法存在了。

沈溪是个心思缜密之人,他怕自己传递的情报无法及时发送到京城或者是刘大夏手中,早在从居庸关出发前两天就已通过急递铺发出急报,而且一次就发出几份,表明此事的严重性。

沈溪甚至以私人的名义,给谢迁去信,让谢迁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

至于刘大夏那边,沈溪作为延绥巡抚没资格差遣三边总督协同他做事,他只是说出自己的判断,如果鞑靼中军主力在西北长时间隐没的话,一定要派兵回防大同,协同宣大总督防守宣府,防备宣府成为鞑靼兵马南下的突破口。

沈溪发出警告后,满心以为自己等着援兵就行,先优哉游哉去宣府城周边走一圈便撤兵,等鞑靼人展开追击,将战线拉扯到居庸关,战事就会从鞑靼人的偷袭转而变成僵持……

可惜,如今随着京城中弘治皇帝朱祐樘再次病重,朝臣以及将官的一致态度就是——这场战争还是别打了,就此为止,最好鞑靼人能自己撤退,如果鞑靼人不撤,等着他撤即可,只要鞑靼人不主动挑衅。

因为宣府镇并不在三边总督管辖范围内,而如今领“提督宣府、大同、偏头、宁武、雁门,镇巡等官悉听节制”,也就是俗称的宣大总督的史琳,年老昏聩而且性格中庸,跟刘大夏间并不互相统属。

刘大夏撤兵到太原镇管辖的宁武关,实际上已经跟史琳的职务发生冲突,刘大夏不想自找麻烦,跟史琳对着干。

当沈溪缓慢进兵时,京城的谢迁率先收到沈溪的私信。

沈溪以延绥巡抚这样外臣的身份,给京城的内阁大学士写信,本身不合法度,但沈溪也是迫于无奈才跟谢迁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