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页

寒门状元[校对版] 天子 1277 字 2022-10-24

朱祐樘很想赞同张鹤龄的提请,继续维持京师戒严,但现在只是两个人提出观点,张懋提出要解除戒严,张鹤龄则表示要维持,但张懋身份和地位却远在张鹤龄之上,张懋如此老臣的意见不去听,而偏听小舅子的意见,会让人觉得他听信谗言。

此时就需要有人站出来肯定张鹤龄的建议,只要形成二比一的形势,那朱祐樘就可以顺理成章应允张鹤龄的提请。

这个人,只能是善于察言观色、能够说漂亮场面话的谢迁。

朱祐樘以前之所以喜欢用谢迁这个人,不是因为谢迁多有本事,相反谢迁在有沈溪帮忙之前,在内阁三位大学士中办事能力相对较弱,只是以能说会道著称。

谢迁在揣摩人心理上,比之张鹤龄强了不知多少。

张鹤龄只是个从自己角度出发,维持皇帝的利益,而谢迁则拥有体察人心的本事,能完全顾忌到皇帝的面子和尊严。

朱祐樘问道:“谢卿家,关于京师戒严之事,你如何看待?”

这种话,问到李东阳或者马文升那里,他们大多会把自己最真实的说法说出来,赞同或者不赞同,不但能提出观点,还能提出合适的理由。

但到了谢迁这里,谢迁不管自己的想法如何,首先会想皇帝是怎么想的,或者说哪种说法最符合皇帝的心意。

谢迁一听,哎呀,不对啊,一个京师戒严的问题,至于皇帝会犹豫不决么?

张懋和张鹤龄有观点上的冲突,若皇帝心中倾向于采纳张懋的意见,断然不会要他这个阁臣出来说话,那就只有一种解释,皇帝更倾向于张鹤龄的观点,但因张鹤龄在身份、地位上跟张懋有差距,需要一个人出来附和张鹤龄的说辞,如此才能让皇帝在两种意见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回陛下。”

谢迁道,“老臣以为,京师应保持戒严为好。”

“哦,谢卿家如何会有此观点?”

朱祐樘一听就知道谢迁很懂事,回答正合他心意,说得也很直接,方便他采纳建议。

通常来说,只要是谢迁的观点,别人都不会有太大意见,不会再反驳,因为谢迁在体察圣意上做得比别人都出色。通常谢迁这么说了,那就说明皇帝的本意就是如此,没有必要去触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