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页

寇准放下了茶碗,晃荡了一下脑袋,伸手揪着雪白的胡须,喃喃道:“不是不太顺利,而是太顺利了,顺利的让老夫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寇季意外的惊叫道:“刘娥答应了许折种两家便宜行事之权?”

寇准点头道:“不仅答应了许折种两家便宜行事之权,还提议提前调遣兵马,布置于西北一线。”

寇季道:“这可是大好事啊,祖父为何闷闷不乐。”

寇准瞥了寇季一眼,幽幽的道:“她未经老夫许可,许了丁谓监军职权,又让曹利用给了丁谓调兵遣将的文书。”

顿了顿,寇准捶打着寇公车,道:“她还盗用了官家的统兵虎符给了丁谓,让丁谓于前日,去西北。”

寇季急忙追问道:“何人为帅,调动的是那个部分的兵马?”

寇季并未见到京中有兵马调动,那么刘娥要动兵,只能调集京城外的兵马。

寇准沉声道:“永兴路马步军都指挥使、并代州路都总管、安抚招讨使李昭亮为帅,着大同军、感德军、永兴军,六厢兵马,由其调遣,着永兴路、代州路各地乡兵、藩兵,尽归其调遣。”

寇季沉吟道:“已故中书令李继隆的儿子,李惟贤的爹,李昭亮?”

寇准重重点头。

寇季继续说道:“大同军、感德军、永兴军,共十五万人马。再加上乡兵、藩兵,一共得有二十万人吧?刘娥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啊。”

宋朝军制,一军领两厢,一厢两万五人马。

三军六厢就是十五万人马。

寇季疑问道:“二十万兵马的调动,刘娥不经过朝议,就敢擅自做主?”

寇季紧接着又道:“再说了,如今各地粮荒未平,她冒然调遣大军,要是传出去了,一定会生出很多谣言。”

寇准叹息了一声,“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