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相貌考核,在科举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远比其他的都大。
有人或许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这是事实。
史书上记载,有才高八斗,冠压群芳,夺得了会元之位的士子,在殿试科考的时候,因为长得丑,跟状元之位失之交臂。
还有一些人,因为长相问题,甚至连进士都中不了。
由此可见,长相绝对是科举考核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秦腔《铡美案》中提到,包拯中进士的时候,由于额头上的月牙不符合审美标准,所以皇后刘娥赐了三尺红绫,让他遮挡了额头。
戏剧虽然不能当真,但是其中的一些东西,还是能反应古代的一些常态。
古代科举论才的时候,是真的重视相貌。
非要给士子们的长相打分的话,赵祯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然而,赵祯却不干。
他果断的将看面相的科考项目扔给了寇季,强硬的抢了寇季的科考项目。
赵祯大概是觉得,处理他以外,也只有寇季有资格给那些士子们的长相打分。
一切商量妥当以后。
赵祯命人将这别开生面的考核方法告诉了士子们。
士子们得知此事以后,心中哭笑不得,但却无人反对。
一是因为不敢。
二是因为贡院外的吵闹声,确实影响他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