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2页

就算现在开恩科,挑选出的进士三年以后勉强才能用。”

赵祯盯着寇季道:“那你说说,从何处去选官?”

寇季沉吟了一下,“挑选一些大吏出仕……一些在蒙学内表现的出众的蒙学先生,也可以令其出仕,担任衙门中的一些判官、推官等副职。”

挑选出众的蒙学先生出仕,赵祯倒是能够理解。

蒙学先生再应征入蒙学的时候,赵祯就向他们承诺过,只要他们任教到了一定的期限,就许他们出仕。

赵祯现在令他们出仕,也算是兑现了承诺。

可是任用衙门里的那些大吏为官的话,赵祯不太能理解。

吏和官,完全是两个阶级。

由吏出仕的官员,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因为朝野上下都不太认可吏出身的官员。

在朝堂上,进士出身的官员是第一等,只要不犯错,升官的时候他们都是首选。

举荐出身的官员是第二等,升官的时候,没有进士出身的对手,他们才有资格升官。

不然的话,他们几乎一辈子都得不到升迁,除非是有朝中重臣推举。

吏出身的官员,是第三等,七品官几乎是他们的极限。

能跨过七品官门槛的,几乎没有。

出身两个字,在大宋官场上几乎可以说代表了一切。

而且,大批量选用吏为官,会引起朝野上下所有进士出身的官员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