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叮嘱过了包拯以后,眼看着包拯还是不走,寇季询问道:“还有何事?”
包拯赶忙道:“登闻鼓……”
寇季听到了包拯提起了登闻鼓,脸上浮起了笑意。
登闻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周,多设立在京师,为百姓鸣冤,或者百姓申诉民情所用。
史书上记载,北宋时期包拯治理开封府,效法登闻鼓,设立了鸣冤鼓,立于开封府外,为百姓提供有利的伸冤条件。
寇季入朝以后,就抢了包拯的政绩,提前在各地衙门设立的登闻鼓。
由于寇季身份了得,所以他在各地衙门设立的鸣冤鼓,沿用了登闻鼓的名字,并没有改名。
寇季抢了包拯在史书上的政绩,如今正主当面提出此事,寇季觉得心里蛮爽的。
寇季笑着道:“登闻鼓有什么不对?”
包拯抱拳道:“登闻鼓乃是先生设立的一条善政,自从登闻鼓出现以后,民间就少了许多罔顾国法的事情,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也大大降低。
但是学生觉得,无论是皇宫门前的登闻鼓,还是各地衙门前的登闻鼓,设立的律条相对有些苛刻。
许多百姓对敲响登闻鼓的律条畏之如虎,使得他们不敢走近衙门里诉说冤情。
所以学生以为,当更正。”
寇季闻言,点点头道:“告御状,需要丈责一百,许多人未曾走到登闻鼓前,就被守在登闻鼓前的御前卫杖毙。
府衙门丈六十、州衙门丈三十、县衙门丈二十。
碰到了黑心的衙役,确实会出人命。”
包拯郑重的点头道:“当官本就是为民做主,若是以丈刑吓退百姓,那就有些失去了当官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