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1页

斩刑是由大理寺审定,所以不怕地上衙门为了压下案子,草菅人命。”

包拯沉吟着点头道:“应当及时查阅地方上的大案要案、人命案卷宗,避免地方草菅人命。”

寇季感叹道:“想要细化刑事,需要大量人手的。”

包拯认真的看着寇季道:“依照先生所言,只有地方判案不服以后才能向上一级衙门申诉,那么越往上,需要的人手就越少。

朝廷完全可以裁减上面的人手,将他们分派到下面去。”

寇季点头道:“你说的也对,不过想要将此事彻底解决,并且避免其中的纰漏,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刑律支持。

也就是说,刑律得大改,朝廷的刑律衙门得做一下调整。”

包拯盯着寇季问道:“先生有魄力动商律,难道不敢动刑律吗?”

寇季失笑道:“胡说八道。之所以逐渐的调遣你们回京,就是为了随后修订其他律法做准备。其中就包括了刑律。

原想着等你们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以后再说。

不过看你们如此快就适应了朝堂。

那也该动手了。”

包拯沉吟着道:“先生可是要学生做马前卒?”

寇季摇头笑道:“等着为朝廷出血出力就行了。现在朝堂上不需要什么马前卒。”

以前寇季没有登堂入室的时候,自然需要马前卒去拼杀,为他搭路。

如今他已经登堂入室,什么事情跟赵祯商量过以后就能下结论,根本不需要什么马前卒。

寇季和包拯聊完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