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当时办案的官员会遭殃。
所以刑部的属官和大理寺的官员,看到了包拯拿出的赵祯和寇季签署的同意翻旧案的文书以后,脸色都不好看。
他们下了差以后,奔走相告,将包拯要彻查旧案的消息传扬了出去。
弹劾包拯的奏疏瞬间塞满了赵祯和寇季两个人的桌案。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其实很少办冤假错案,除非是有熟人托关系,让他们办一些冤假错案,又或者是他们自己疏忽造成了冤假错案。
以及办案的方式跟不上,所以出现了冤假错案。
所以包拯彻查旧案,很容易将里面的一些蝇营狗苟嫌出来。
虽说寇季此前查过刑部和大理寺,可在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服软以后,寇季就收手了,所以刑部和大理寺受灾并不严重。
加上寇季权重,他们奈何不了寇季,所以就只能自认倒霉。
包拯如今要将所有的旧案翻出来梳理一遍,他又是刑部侍郎,在任上要待好长一段时间。
那他造成的灾难会被寇季大的多。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自然不能容忍。
他们不会自己出面去弹劾包拯,因为容易被包拯抓住辫子,往后面查。
所以他们都让他们的同窗、同年,乃至于求他们办过事的同僚帮忙。
弹劾包拯的奏疏堆砌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
赵祯和寇季二人看着那座小山,愣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