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的风波刚刚掀起,还没有成为定居,在户部的也开始奏请朝廷清查天下人口和田亩。
给出的理由很充分。
朝廷近些年大批量往外迁移百姓,迁移走的百姓多多少少遗留下了一些地。
其中以军户迁移出中原腹地的时候留下的最多,但是朝廷并没有收到数量庞大的田亩,所以必须彻查一下,看看那些迁移出去的百姓遗留下来的田产被谁占了。
赵祯对田产很看重,所以户部的奏疏递上来以后,赵祯想都没想就批了。
并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叮嘱户部一定要严查、彻查,必须给他一个交代。
赵祯需要一个交代,那不杀几个人,不查出一些数量的田产,恐怕很难交代。
当赵祯奏准了户部的事情以后,吏部、工部、兵部、鸿胪寺等多个衙门,相继奏事。
各个衙门奏请的事情,就像是倒进油锅里的水,引动着整个油锅沸腾了起来。
陈尧佐大把大把的掉头发,王曾一双眼静布满了血丝。
两个老倌一左一右守在寇季身边,瞪着眼睛盯着寇季。
寇季放下了批阅奏疏的笔,左右瞧了一眼,短期了桌上的茶杯,浅尝了一口,疑问道:“二位这个时辰不在御史台和刑部坐衙,跑到政事堂里来做什么?难道官家已经擢升二位为参知政事了?二位以后要在政事堂里办差了?”
两个老倌瞪着眼睛不说话,就那么凶狠的瞪着寇季。
寇季放下了茶杯,不咸不淡的道:“几个意思啊?说说?”
王曾声音沙哑的道:“包拯是你学生?”
陈尧佐质问道:“唐介是你门上客?”
寇季义正言辞的道:“严格的讲,包拯只能算是我门生,不能算是我学生。他虽然称呼我为先生,可我并没有传授给他什么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