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

她真的都知道,一切都知道。

就像她知道父母人前是夫妻模范人后是同床异梦一样,她看着父亲从新疆回来带着一脸的喜悦而不是歉疚,她听着母亲一遍遍的在她跟前说你父亲帮你找了个小妈,她盯着镜子中几似母亲的那张脸,她就是要坏,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坏。

但她为什么要坏,她一直在迷茫。

她不懂,我却知道。

她不过是想通过这些来增加点存在感罢了,就像她被母亲往死里打,面上哭的肝肠寸断却能在一转身给我一个女干计得逞的笑容。能够动手打她,说明还没放弃她,那么受一点皮肉之苦又如何。

往后的日子里,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她要选在楼上做那档子事了,她是故意的,为了让自己父亲看到,即是警醒——骨子里流着父亲的血,又是挑衅——女儿变成这样,身为父亲却没有做到一天父亲职责的你,管不管?

第381章 番外2

她挑起众人的眼光注视,也不过为了给自己父母施加压力,女儿是个放浪形骸的,你们做父母的脸上颜面何存?她越是坏,内心越是柔软;她越是面上凉薄淡然,内心越是渴望真情实意。

这种心理真的很bt,不由得使我想起念书时看过的一部剧《天若有情》,剧中的女主角也是这样,以通过偷窃的行为来博得男主的关心,在她们这类人看来,责备打骂都是关心。等到哪天放任不管了,也就没有相处下去的必要了。

据说后来杨玲只身一人闯北京,租了一个地下室,约莫四平米,四平米是什么概念呢,米的小床外加一个小书柜,开了门就是床角,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那时候还没有传销,也是庆幸,不然凭着她一小姑娘,人生地不熟的,想要在竞争激烈勾心斗角的京城站稳脚跟,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去了小半年,没有给家里捎来一封信,杨玲妈一开始还死鸭子嘴硬,说什么不管这个逆女最好死在外面。但后来渐渐的不安起来,每天跟个望女崖一样守在街道边,一等就是小半天。杨玲爸跟那个外遇也闹僵了,比起糟糠之妻,那个三儿懒惰成性,终日只知道跟他要钱,要钱干嘛呢,不是抽烟就是打麻将,杨玲爸终于知道谁该是陪着自己走下去的人了。

是个小雨纷飞的傍晚,杨玲妈依然守在街道边,凭着众人劝说了好久,才选择去街道旁的小卖部躲雨,杨玲妈不识字,但凡看到大巴经过就站起来仰着脖子张望。每张望一次都要叹气一声,因为那上面没有她的小女儿,她亏欠了太多的小女儿。

杨玲爸赶过来的时候,裤脚满是泥浆,膝盖还被擦破了一块皮,不知道是在哪里摔了一跤。他却置之不理,捧着一张纸看着妻子,眼里尽是晶莹。妻子不识字,他念给她听。

原来是他们的小女儿捎来的一封信,她早已不在北京了,于一个月之前赶往了江苏无锡,在无锡过的好着呢,因为她的吃苦耐劳,被一家电子厂的领导重点培养,正准备培养成中层储蓄干部呢。

杨玲妈就傻呵呵的笑,村里的邻居也夸着杨玲有出息了,能挣大钱了。杨玲妈听着听着就哭了,说她的女儿什么时候能回家一趟啊,她好想她啊,她长到十七岁都是足不出户,这第一次出远门也不知道在外面吃了多少苦……

杨玲妈哭了,杨玲爸也就跟着哭,惹得一行见不得淌眼泪的妇人也跟着哭。一时间小卖部哭成一片,小卖部是做生意的,大家伙在这哭是什么鬼,还要不要做生意了,老板差点就把他们赶出来了。

正吵吵闹闹的时候,小卖部的电话响起了。老板嘴里嘟嚷着什么,一边接起来,听了半天才听清楚是找陈春兰的,陈春兰就是杨玲的母亲。杨玲妈拿袖子揩了眼泪,跑过去接话筒,跑的太急差点额头撞到食品架的螺丝。

杨玲开口,刚喂了一声,杨玲妈就已经泣不成声了,再等到喊了一声妈,后者蹲下来嚎啕大哭。小卖部老板推搡着杨玲妈,让她快点,电话费贵着呢,这一举动引得群起激愤,几个大汉甚至想上去揍老板一顿了。

说了些有的没的,重点就是晚上八点半杨玲要回来了。

那真是漫长的一夜,邻居们陪着杨玲父母从傍晚五点守到十点。杨玲妈跟魔怔了一样,嘴里不停的絮说着怎么还不回来,怎么还不回来。杨玲爸打家里取了厚厚的毛毯过来,细心的覆在妻子的身上,然后在一边站着。

冬季的夜晚本来就黑的早,加上冷的刺骨,小卖部的老板其实早想关门回家睡大觉了。但是看着一群人毫无离散的迹象,暗中骂了一句娘,悻悻的躲到后院的小屋看电视去了。他可不傻,这生意还得指望全村人做呢,犯不着跟一些傻二缺置气,跟谁置气也不能跟银子置气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