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杨杰听龚老这么问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沉思了一会之后,这才抬头看着龚老和薛云,说:“龚老,薛总,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应对这种变化,一方面要靠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与金融运作,另一方面要靠经济、科技实力,靠创新能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瓶颈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缺乏自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等等。

而我认为,解决之道是高校、科研单位要积极介入,与企业合作形成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机制上是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提出市场需求、关键项目,筹措资金。高校发挥人才、学科、实验条件及国际合作等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多赢。”

龚老、薛云、全庭明和庞政四人,听了杨杰的话后,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杨杰说的话一针见血,直指华夏工业发展的弱势瓶颈,以及从他个人的角度,分析了改变这一弱势瓶颈的方法,虽然说的比较笼统,但是却非常有想法,令人眼前一亮。

简短却精练的一段话,积极表达了高校与企业合作,对华夏企业自主创新力不足,缺乏自有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益处,并提出了高校和企业合作,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的需求,建立关键项目,筹措研发资金。

而高校则提供人才支持,通过跟国外各大学进行交流合作,集合众多力量,共同解决企业生产或者研发瓶颈,为企业产品的创新,研发自有核心技术,作出贡献。

“说的好!企业和高校联盟,形成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改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的现状。”龚老对杨杰的说法非常赞同,眼中充满了褒奖和欣赏的神情。

薛云此时也是双眼冒光,杨杰的年纪摆在这里,他如此年轻,就能把华夏企业的发展弊端看的如此精准,并且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提出了改变的意见。

虽然说的颇为笼统不具体,但是龚老的问题来的突然,杨杰刚才完全可以说是即兴发挥。

如此足以证明杨杰是一个具有经济战略眼光的难得人才,薛云此时也生了爱才之心,笑着对杨杰问道:“小杨,你在驻省办工作实在是太屈才了,有没有兴趣到3113厂来工作。”

薛云是江南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的总经理,他亲自邀请杨杰到3113厂来工作,自然不会亏待杨杰,可以预见,只要杨杰答应来3113厂,那么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面对薛云抛来的橄榄枝,杨杰笑着婉转拒绝道:“感谢薛总的嘉许和赏识,我还是比较喜欢留在地方工作,再者说来,我之所以到驻省办来工作,是想抽空考在职读研,争取拿到研究生的文凭,所以还请薛总见谅。”

薛云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老总,正厅级国企干部,又岂是气量狭小之辈,对杨杰伸出橄榄枝,正是因为心生爱才之心,听闻杨杰不愿来企业,并且还准备继续读研后,笑着颇为遗憾的说道:“可惜了啊!这么好的经济人才,竟然进了体制,留在企业多好,更能发挥所学,一展心中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