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大幅度降低了借款的成本,信贷的高速增长使固定资产投资从‘六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百分之194和‘七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百分之165,一下子跃升为‘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百分之369。
这些投资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立项时便未仔细考察,以后的运营也缺乏效率,从而造成了目前比较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企业不容易找到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呆帐的上升使银行内部实行了贷款风险责任制度,银行自然会出现惜贷的现象。
需求的疲软使企业的市场价值缩水,银行愈加惜贷,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企业开工不足,对劳动力的使用有限,职工收入下降,进一步加剧消费需求不足,反过来又强化了生产过剩、投资需求不足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南洋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华夏出口的下降,会加剧国内萧条的程度,固定汇率下进口又将国际上的通货紧缩传递到国内,信用紧缩使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从而削弱了出口能力。
生产能力的过剩降低了对投资收益的预期,促使资本的进一步外流,这又反过来形成了对货币供给与国内的需求的紧缩……”
邓老、齐老等人听着杨杰的分析,一个个表情凝重,对于这些情况,他们也心有所知,毕竟华夏建国数十年,不少经济学家都是高层的顾问,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他们也或多或少的从不同渠道了解了。
只是听杨杰这么详细的介绍,确实让他们感觉到了一股压力。
南洋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资本在全球流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的危机。
作为发展中的华夏,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确实对华夏经济发展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场考验跟几年前苏国解体带来的影响不同,这个更多的是在经济层面而非政治层面。
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流涌动
“关于南洋金融危机应对处理办公室上交的报告,我已经看过了,国内应对这场危机,无非就是从扩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盯住人民币汇率、对资本外流进行控制、出口退税等进行预防。
在货币政策方面,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增加货币供应,放松信贷控制,大幅调低实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开征利息税。财政政策上则实行赤字预算,扩大政府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发基本建设国债,拉动内需。
盯住人民币汇率能起到稳定本地区经济以及稳定港岛经济的作用,避免那些已发生了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再发生新一轮的竞争性贬值,这样对华夏来说压力不小啊!
出口退税,将纺织机械、船舶、煤炭、钢铁和水泥,电子工业的7种出口产品和轻型制造业的5种产品,还有机械装备、工具和化学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取消26种产品的出口配额,降低需要出口许可证的出口产品数量,以保证华夏出口规模的增长。
只是这些预防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的传染,保证港岛在金融危机当中不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是对启动国内经济,提高出口规模的作用不会太显著吧!而且华夏又要如何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呢?”齐老是众多老同志中对经济工作最有经验的一位,他提出的问题十分尖锐和深刻,让杨杰不敢掉以轻心。
“要从根本上防止金融危机。就必须按照比较优势的战略来发展经济,尽量避免对实际产业的扭曲性干预。使相对价格能够反应资源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