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现在陈叔宝似乎也觉得这些亲信跟在自己身边的时间不短了,所以想要给他们历练和证明自己的机会,并且已经明确的向沈君高和傅縡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沈君高虽然非常想要拒绝,不过还是暂时先答应下来了,因为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这些小人,否则如果一旦他们怀恨在心而在陈叔宝耳边碎碎念,那么可就足够沈君高吃不了兜着走的。
毕竟沈君高不敢保证以陈叔宝软弱的性格,不会信以为真。
而除此之外,实际上沈君高更担心的还是东宫的未来,东宫发展到现在也算是家大业大,但是同样面临着无处施展的问题,朝堂上东宫俨然已经是第一大势力,原本亲近陈叔陵的官员现在都已经保持沉默,不会主动挑衅,而其余中立派的官员也一向小心,所以东宫想要掌控朝堂,应该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下去,东宫终究没有办法向年轻一辈的人才证明这个团体的能力,因为东宫实际上还是缺少诸如李荩忱孤军拿下巴蜀那样的功绩,缺少可以改变整个南陈臃肿而落后行政体系的勇气和能力,所以想要保持整个体系的能力,吸引更多有能力和见解的年轻人,而不只是吸引一群阿谀奉承的小人,那么就需要拿出来更多的功绩来证明。
同时趁着这样的机会,沈君高也可以向陈叔宝证明,东宫需要的是能够做实事的实打实的人才,有如孔范和江总那种写得一手华丽文章、却只会溜须拍马的人,不是东宫需要的。
因此沈君高敏锐的抓住了这一次北周动乱的机会。
李荩忱现在还没有办法招惹,若是能够让东宫势力在这一次北周动乱中有所表现,那么也是一次不错的证明自己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沈君高如此着急的找上门来,他也想要听取徐陵的意见。
徐陵上下打量一番沈君高,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家大业大、问题也大,沈君高能够支撑起来东宫,着实不容易。
第0634章 他的意见
沈君高也不和徐陵多寒暄,刚刚走入徐陵的书房,便轻声说道:“北方的动静想必徐相都知道了,这一次长安恐怕真的要有动乱啊,否则不至于连兵马都调动了。”
顿了一下,沈君高言之凿凿:“这只能说明杨坚真的打算和宇文宪撕破脸皮,所以什么都已经顾不上了。”
徐陵皱了皱眉,他能够察觉到沈君高话语之中的焦灼和急切,但是徐陵更知道越是着急的时候,判断越是有可能出现偏差。沈君高说到的问题确实很明显,可是真的就有如沈君高所说的那样么?
杨坚也好,宇文宪也罢,都不是省油的灯,难道就会如此轻易地露出这么明显的破绽,明确的告诉天下人,北周即将有动乱爆发?
要知道当初宇文邕进攻北齐的时候,当真可以用“紧锣密鼓”来形容,一直到北周大军倾巢而出,南陈方才得到消息,可是那个时候为时晚矣,等吴明彻率军北上的时候,北周大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猝不及防的北齐灭亡,而吴明彻到头来也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险些被困在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