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页

权倾南北[校对版] 然籇 1506 字 2022-10-24

既然李荩忱要开始兴文教,那么就不能任由文化泛滥发展,以朝廷的名义建立一个集中发布消息和鼓吹朝政的机构,能够为民间舆论划定一条界限,李荩忱可不想着这个时候就有所谓的清流、东林冒出来,毕竟他看魏晋南北朝的那些山林闲人们似乎非常有这个潜力。

媒体这种东西,用好了就是灵丹妙药,用不好就是洪水猛兽,不管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至少朝廷必须要先一步进入这个阵地。

作为一名后世的接班人,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只不过是基本功。

当然了,江总毕竟也是搞文字出身的,很快就明白李荩忱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对于这种事他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当下里君臣谈开了也就没有多少隔阂,而江总很快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才能保证邸报的份数。

邸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京城的消息传递出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却逐渐消失了。

一来是因为统治区域的减小和政治制度的混乱导致邸报变得可有可无,毕竟消息经过朝廷中转再传出去,恐怕速度还比不上私下里大家互相传递呢。李荩忱显然赋予了邸报新的使命,所以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甚至以后办的好了还可以将这种东西继续下放到吏员一层甚至是百姓一层,让其真正变成后世的报纸。

第1065章 小人的用处

二来便是印刷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别说活字印刷了,雕版印刷都没有,李荩忱可记得清清楚楚,初中历史课本上写着,868年《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而实际上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也让文化流传变得无足轻重,就连纸张的大规模应用也得是到隋唐时期,现在李荩忱查看朝廷文库之中的不少文献发现还是竹简写成的。因此现在书籍的流传主要都依靠手抄,印刷那是谁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但是没有印刷,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邸报份数。

对这个问题,李荩忱也只能双管齐下,反正现在宫中人手少,所以先抽掉一部分宫女和内侍去协助抄写——要知道宫中选人的要求还是很高,并且会有专门的培训,大多数宫人还是有些文化水平的。

其次自然就是李荩忱准备和工部尚书吴凭商量一下,准备印刷的事情。说到底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不算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只是之前有没有人重视过这个问题。而且随着李荩忱早早地推行流水化生产,生产铅字也不是什么难事。

既然李荩忱已经保证了份数的问题他来解决,那江总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陛下,太尉求见。”袁大舍快步走过来。

“太尉总算是到了啊。”李荩忱登时起来,哈哈笑道,“走,出去迎一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