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页

权倾南北[校对版] 然籇 1632 字 2022-10-24

不过至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税收法的重要性和里程碑一样的意义。

更吸引眼球的自然就是长安书院的落成。

三百年的乱世,对于北方的文化是不折不扣的重创,北方的不少寒门子弟都已经很少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更不要说平头百姓。现在朝廷建立起了一个面向整个社会招生的书院,这显然是大家之前从未想过的。

长安书院还只是其一,伴随着长安书院一起的,还有长安军事书院和长安义学。后者自不用说,前者和金陵军事书院一样,目前是只对军队将官开放的。

现在军中的校尉以上、包括长史和主簿在内的所有将官,都要进入书院之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根据每个人的职位不同也有所不同,集中在对于近年来战争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建立将官们对于火器这种新式武器的初步了解。

毕竟以后火器是要大规模列装军队的,大汉的将领们不能对这种武器一头雾水。

第1463章 听雪问政

军中将官们当然都是心高气傲的,甚至还有不少这辈子都是靠自学成才,这个时候了还让他们去读书,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恐怕也就只有加强一下对火器的认识和理解才能让他们还有点儿前去报到的欲望吧。

不过不愿意不要紧,李荩忱有的是办法。

大多数的将官,最怕的,不过自己的老上司,因此李荩忱调过来坐镇书院的,没有一个等闲之辈。

坐镇长安军事书院的,是李穆、梁士彦和萧摩诃。坐镇金陵军事书院的,则是吴明彻、蒋元逊和韦孝宽。萧摩诃已经在北上的路上,而韦孝宽也在南下的路上,蒋元逊也在随驾南下,不久自然就会抵达建康府。

毕竟以李穆和吴明彻的身体状况,还是不要舟车劳顿的好,所以为了南北方的军事思想能够交流贯通,李荩忱选择年轻一些的萧摩诃和身体状况还不错的韦孝宽为南北方交换的人选。

同时老将蒋元逊在这一次北上之中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最后再建功立业一次的愿望,之后自然就能功成身退。

而萧摩诃此次北上也是为了在杨素随李荩忱南下返回建康府之后坐镇长安太尉府。

军事书院之中将星云集,都是世上公认的名将,总有一个是那些心高气傲的将官们见了只能低声下气的,毕竟当他们还是一个普通的仗主和幢将的时候,这些老上官们就已经在指挥战斗,对上他们,就像是小学生对上了班主任一样。

而对于那些老将军们来说,这辈子已经快要到尽头了,新的一辈人已经崭露头角,若是他们还继续赖在这个位置上未免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感觉,所以现在功成名就,自然就要主动让贤了,免得之后再发生什么,倒是让自己晚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