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页

权倾南北[校对版] 然籇 1583 字 2022-10-24

晋阳和范阳的消息前后传来,邺城这边自然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样的结局虽然是在预料之中的,但是走到现在这一步到底不容易,越是到了最后,大家越是害怕会出什么纰漏。现在好了,万事大吉。

北周作为大汉多年以来的对手,而今被消灭当然是要大肆庆祝的,甚至还需要向天祭祀,感谢上苍的保佑能够让大汉成而今天下一统的局面。

不过这样的祭祀当然不会在邺城举行。

邺城,是北周的国都而不是大汉的国都。

在敌人的都城中,可以举行庆典——这个李荩忱在攻克邺城的时候就已经举行过了——但是不能举行祭祀,不然的话祭祀的又是谁?大汉,应该去大汉的都城祭祀大汉的苍天还有大汉的列祖列宗、为国牺牲的英烈们才对。

朝廷也正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向天下人表明,洛阳已经要取代建康府成为大汉新的都城所在。

当然建康府的地位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削弱,按照大汉的规划,已经决定将建康府立为南都,而西侧的长安自然是西都,从而表明大汉未来向南和向西两个主要的扩张方向。

当然除了这两个方向之外,大汉对于北方草原和辽东自然也是垂涎欲滴,因此一个北都也在需要被考虑,毕竟多都城的制度并不是第一次设立,事实证明,至少在封建王朝制度不会被轻易改变的这个时代,进能够以此为据点向外拓展、退能够以此为依凭扼守一方的多都城制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历史上自隋朝之后的历朝历代,施行的实际上都是多都城的制度,甚至到了明代还出现了两套领导班子的状态。

不过这个北都应该选在哪里,目前还有争论,有的比较支持就选在这邺城,不管怎么说邺城也是现在大河以北最大的城池,不过反对者自然就指出邺城实际上过于靠南,根本不可能起到支撑朝廷向东和向北扩张的作用。

而且南方的官员们并不倾向于选择邺城,更因为他们不想再看到北方在有了长安、洛阳这样的雄城之后,再冒出来一个邺城,从而形成和长安、洛阳三足鼎立,完全压制住南方的局势。

第2109章 未来的燕郡

虽然现在大汉只是把政治和文化中心向北移动到中原,依旧继续保持南方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但是经济归根结底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决定一个地方能不能被取代的最重要的因素。

工商刚刚崛起,谁知道什么时候又受到朝廷的打压而消散,这些现在一个个趾高气昂、赚的盆满瓢满的商人,保不齐哪一天就被朝廷打压下去。

毕竟在此之前,工商还处于社会三教九流的底层,尤其是主要带动经济发展的商人,一直都为社会上层所不齿。所以南方的官员们对于南方留下的这个经济中心的地位,还是心存担忧的。

更何况南方相比于北方,最鲜明的特点自然就是州郡过于分散。这个分散并不是说的地理位置上的分散,而是说的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分散,在地理概念上同属于南方的建康府、豫章郡、长沙郡、江陵郡还有成都府等等,显然各自有着各自的影响范围,以建康府为代表的江左或者江南文化和经济圈,和以长沙、江陵等地为代表的荆湘文化圈自然也是有碰撞的,而非同气连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