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荩忱并没有在前庭停留,直接和陈禹一起走入书房,除了杜齐之外没有任何御史台的官吏们随同。
陈禹看到乐昌和尉迟炽繁的时候当然就知道陛下的来意,的确,拆分内府与其说是外廷的压迫,倒不如说是陛下自己害怕内府内部的监察制度存在问题而导致姑息养奸,不然的话以陈禹对陛下的了解,只要陛下本身不愿意,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陛下的想法。
自信甚至有些执拗,这或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圣明仁德之君应该有的性格,但是陈禹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这样的性格,李荩忱也不可能在这滚滚乱世之中硬生生劈砍出来一条路,为这分分合合三百年的世间带来人们几乎已经不再抱有希望的和平安定。
陈禹从李荩忱身上看到的,并不是外面很多人所谓的圣明之君,而是一代雄主,是有本事在这乱世里收拢人心、打破常规的枭雄。
话说回来,内府的监察制度,自然需要加强,而还有什么比御史台更加专业的么?
第2137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
“朕此次为内府内部的监察而来。”李荩忱开门见山。
陈禹和杜齐皆是颔首。
陛下会加强对内府的监管,也在情理之中。虽然陛下之前从来没有提起过此事,大家也不好把一些想法和思路直接落实在纸面上,但是陈禹也好,杜齐也罢,都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的。
陛下本身显然并没有真的把内府当做自己的禁脔或者后宫的过家家游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内府也不可能会有今日这样的规模。显然在陛下的心中,内府也是朝廷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然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建立非常完善的监管制度,因为不可能牵扯到太多的钱财和权力交易,派人去查还不够费劲的。
“内府和外廷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思路本身不太相同,外廷相对固定,在稳中求发展,而内府则侧重于创新,在各种外廷暂时难以涉及的领域之中开拓。”李荩忱紧接着说道,“所以御史台之前的行事方法和思路可能很难适用于内府。”
陈禹颔首:“陛下首创内府,敢为天下先,臣等佩服。若无内府,而今可能还会有很多事没有那么方便呢。”
“在场的也都不是外人,就不用吹捧了。”乐昌此时不由得笑道。
陈禹和杜齐亦是相视一笑,书房内的气氛也跟着轻松了许多。
陛下带着皇后和贤妃前来,阵容很强大,皇后是内府的直接管理者,而贤妃则掌管内府的财务,这让陈禹和杜齐也不敢轻易开口,指指点点,毕竟他们也不清楚皇后和贤妃对于内府建立监察制度的事到底是抱有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