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雷觉坤忍不住了,率先问道:“康先生这个档期分类法很有意思,你对做贺岁档有信心吗?”
康剑飞笑道:“不是有信心,而是很有信心。贺岁档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吸引全家一起购票观影,一买就是四五张,甚至是七八张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刺激观众的购票欲望而已。”
康剑飞给雷觉坤的策划书,放在十年后也不算什么新鲜东西,但在现在却不同。
港片真正有明确的贺岁片概念,还得等到几年之后。
此时的各大院线,只知道暑期和圣诞、新年时票更好卖,所以尽量把好片子排到这些时间段,嘉禾跟邵氏还会在这些好档期时猛片对撼,然后两边趁着这个热闹都大赚票房。
但在影院的宣传上,却没有加入黄金档期的概念,基本上都是宣传的某部上映影片,而没有宣传黄金档期本身。更没有导演和公司,专门为新年档拍摄贺岁片。
康剑飞的策划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院线的经营入手,第二部分详细说的是马上就要到来的贺岁档。
在第一部分里,他将全年的时间明确划分为黄金档期和普通档期几个级别。然后根据档期的不同,再给其配置不同的宣传和影片,另外排片制度也更向后世靠拢,并且建议雷觉坤取消戏院包底制度。
前面那些内容已经让雷觉坤惊讶了,但最让雷觉坤震惊的,还是康剑飞取消戏院包底制度的建议。
何为戏院包底制度?
即制片公司想要拿电影到某电影院上映,必须按电影院的座位、设备、开支,来决定付每月包租费,不论戏院每日收入多少,都按月要付包租费。
港台的院线都有实行戏院包底制,也即是说,如果康剑飞要拿《开心鬼》去嘉禾院线上映的话,不管他的票房能卖出多少,就算扑街扑得裤子都不剩,也必须要按时缴纳戏院的包底费。
这种制度极大地打击了制片方的积极性,很多时候制片方对自己的电影没信心,宁愿把电影放在片库里烂掉,也不愿拿去上映,因为怕赔得更惨——不仅赔电影制作费,还要赔给电影院一笔包底费。
包底还分好多细则,比如龙头戏院的包底,联映戏院的包底。就拿一部在台湾上映的电影来说,一周票房总收入达三百万元,制片方分不到一元钱,全都交给戏院做包底费了;如果一周票房低于三百万,片主不但不能拿到票房分成,还必须再花钱赎拷贝。
最近这几年,台湾的好多中小型电影公司,就是被院线商的包底制度给玩残的,这也是曾经繁荣的台片最终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包底费比台湾的院线稍便宜,但排到好档期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