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子弟是好的,只可惜没个靠谱长辈,柳参想到谢家惯会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长辈,就有些头疼。

不过柳参看着眼前紧紧抿唇,神情还有些紧张的应窈,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他半真半假地数落高行俭:“不过几日便要县考,你现在才把人给我带来,这得多匆忙。”

高行俭只笑:“我已教导她一月有余,只请你指点几句,哪有匆不匆忙一说。”

话已至此,应宝珍便知晓柳参大人允了高夫子的引荐,愿意给应窈指点几句。

她心底雀跃,想着带应窈去郑夫子的书塾真是一件十分正确的事情。不仅能让四大儒之一的高行俭教导应窈,还能引荐给青州城的巡捕,县考的主考官。

应宝珍不觉得高夫子带她们是来开后门的,可应窈毕竟是在镇上的书塾念书,总不如青州城里的书塾,让柳参大人指点一二也是好的。

因而她走上去,不轻不重拍了拍应窈的后背,示意她上前行礼。

应窈这才反应过来,低下头恭恭敬敬行弟子礼:“窈娘见过夫子。”

柳参点点头:“好孩子,起来罢。”

于是应宝珍和高夫子便被请去暖阁吃茶。

高夫子悠闲,还有空左右看看屋里摆设,同她道:“这里陈设和他在京都大差不差,摆个花瓶位置都一样。”

应宝珍看了看橱柜上并蒂莲纹样的瓷瓶,心道这位柳参柳大人品味不错。

堂屋东边设了暖阁,冬暖夏凉。采光也充足,透过蒙了茜红水纹纱的窗棂照进来,一室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