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坐着马车,亲自来到这刻坊。此刻坊乃标准匠户刻坊。
林延潮进了刻坊,一名头发花白的老翁与一名中年人正用刀在雕板上刻字。
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在雕板上用笔描字,一个则是拿着滚刷在刻好的雕版滚印,另外几名女工则是在擢配,装订。
刻坊充斥着油墨和木屑的味道。
林延潮扫了一眼,看到那正雕版的老翁和中年人身上不由心道,我没看错吧,居然真是雕板印刷。
难道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还便宜吗?
见林延潮站在门口,一名年轻人看了出来道:“客官,是来的印书的吗?”
“放肆,孙老头睁大你的狗眼,这位是今科状元,还不跪迎。”匠户里甲大声喝道。
听了是状元公,刻坊里匠人都是放下手头之事,来至林延潮面前跪成一排。
那老翁颤栗地道:“小人孙有功,是刻坊匠工,本以为状元公要迟个几日才到,但没料到今日就来了,小人未能远迎,还请状元公恕罪。”
林延潮笑着道:“老人家无妨,我先来看一看。”
林延潮来前就听说了,这刻坊属于匠户。
明朝的户籍份三等,为匠户,军户,民户。匠户与军户一样都是世袭,祖祖孙孙都要当工匠的,不能从事其他行业。
孙有功这一家原籍浙江海宁,成祖时从海宁至京师为住作匠。
身为住作匠除了每月为朝廷服役十天。其余时日可以自营。至于孙家自营的匠坊,平日都是给书肆印作通俗小说,然后按书页定价。他们采用的是雕版刻书,每页约五百字,一页收白银五钱。
如此《学功堂杂论》一刊刻书只需五两之资。不是说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节约成本吗?怎么到了最后雕版印刷还要比活字印刷便宜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