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8页

封王就是大明这朝贡体系的准入门槛,我既已承认你为体系一分子,再不允许你朝贡,那么这个逻辑不能自洽。

李山海道:“据我所知,上使大人的先父先母就是倭寇所害,为何上使可以放下仇恨呢?”

林延潮见李山海提及此事,目光一凛,李山海俯身道:“李某言语冒犯还请上使见谅。”

林延潮道:“无妨,想起一些往事,先父先母是本部孩提之时被林凤的部下所害,由名字可知,此人并非倭人。当年嘉靖之倭害,究其因也是因为不通往来而至,若封贡可成则可免除千千万万沿海百姓之苦。”

光海君道:“上使造福百姓之心,实在我等敬佩,只是……只是倭寇屡犯我大明,朝鲜,此恨无穷无尽,怎能因此就放下,给予进贡之利呢?”

林延潮道:“世子所言即是,若是一兴兵就允贡非大国之体,但倭寇若愿放弃贵国南四道之地,那么允其封贡以消兵止戈又有何妨呢?”

李山海道:“若是倭寇肯退出敝国,又将贡道设在吾国,恐怕……”

林延潮道:“这么说贵国是完全不愿意办一点事?”

听林延潮语气,光海君立即道:“复国事大,以此为重,只要上国能驱逐倭寇。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必须禀告国主后,再行回复!”

林延潮点点头道:“正当如此。”

于是三人起身告辞。

林延潮命于仕廉送走他们。

然后刘黄裳向林延潮问道:“经略大人,若是允许倭寇在朝鲜取贡道,其再度来犯如何是好?如此朝鲜君臣岂非寝食难安了?”

林延潮道:“我也有担心,就算这一次驱逐倭寇出三韩,但将来未必没有去而复返之日。所以本经略打算奏请朝廷,不论朝鲜是否答允,都要于义洲设镇屯兵,由朝鲜为吾输粮供给大军。”

刘黄裳一愣问道:“不知经略大人打算在朝鲜驻扎多少人吗?”

“三万之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