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禀告道:“中纳言殿下,明军在今日早晨,调用几十门大筒对小早川殿下所在的本阵进行轰击!”
“什么?”在场之人无不色变。
倭国虽注重火器,但是却缺乏大炮,所以他们将鸟铳称作铁炮,而真正的火炮称作大筒。
因为大筒稀缺,故而经历过平壤之战的倭军将领们见到明军攻城时那铺天盖地的火炮都是十分震撼。
“明军连大筒都调来了?”这一刻宇喜多秀家似听到了从几十里外传来的隆隆炮声!
“小早川殿下回禀,他会誓死替大人拦住明军,恳请殿下尽快攻下晋州城!另外立花殿下那边也陷入了苦战!”
这名骑兵大声地言道,抬起头却见宇喜多秀家却似没有听进去,而是口中喃喃地在说什么。
半晌对方才听清宇喜多秀家说的是‘大筒都来了,是李如松到了!不错,是李如松到了!明军真是要在晋州城下决战!’
第1354章 火红
拂晓时候,小早川隆景的本阵之前数百米处。
昨晚刚刚下过一场骤雨,草甸上都还挂着雨水,脚踩上去是湿漉漉的一片。
明军的阵地前,火炮都用树叶遮掩着,而军伍之中来了两位不速之客。
他们是翰林院修撰翁正春,以及编修史继偕,二人脱去官袍,只是作普通民夫打扮,这一刻他们来到了距倭军阵地不足一里的明军隐蔽阵地里。
却说翁正春,史继偕二人一介书生,不在翰林院里修史,却为何却千里迢迢地赶来朝鲜?
原来上一次火烧龙仓,收复王京之事,令京师百姓们十分的振奋,读书人是争相追看,所以这二人是受了新民报主编方从哲之意,特意前来朝鲜,作为普通的战地记者来到了明军。
一般而言,林延潮是将二人安排在后方的,如此得到军情既相对便利一些,同时也不会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