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除了这两千人外,大唐新军在河滩上清理出来了大约两百具当场就战死的明军的尸体,为了防止瘟疫的发生,他们当天下午就让那些明军俘虏们挖坑,把这些战死的明军尸体埋起来。

至于来袭的三千明军里剩下的八百人,坐上木筏逃回去的应该有五六百人,剩下的三百人则是下落不明,要么是被淹死了,要么是渡江过程中死了后被扔进水里,也有可能直接游水活着抵达了对岸。

具体情况就不是大唐新军这边所能够了解的了。

逃过对岸的明军并没有走,而是继续留在河对岸,并且被军官们的催促下开始修筑防御用的营寨,显然逃过去的这些明军害怕大唐新军渡江反攻,那样的话,兴泉府百分百是要保不住的。

打了一场败仗,丢了两千多号人,这顶多算是战术上的失败,但是如果被伪唐贼军渡过澜江,最后攻占了兴泉府城,那么代表的可就是局势的彻底糜烂,不管是这些领军将领还是宋志文,通通都得被朝廷砍头。

不过明军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李轩可没打算渡江继续攻打兴泉府,别说兴泉府了,他甚至连正泰县都还留着呢。

不过是一个城池而已,他打下来除了引起明廷震动外,还有什么用?毛用都没有!

这一次澜江战役的最大目的就是阻府城明军于澜江,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掌控正泰县内的广阔乡野以及近十万民众。

有了充足的时间,李轩就能够以正泰县的人口基数扩军练兵,最后组建一支人数更庞大的军队。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考虑继续对外扩张的时候,至于现在,还太早。

当天晚上,李轩按照惯例召开了战后的军事会议,主要讨论的内容自然是今天这一战的得失,而今晚的讨论,却是和往常有些不太一样。

第0278章 战后大扩军

以往的战后讨论,大多都是找茬大会,讨论的更多是大唐新军在作战过程中的不足,但是今天,诸多将领们的讨论重点,却是放在了手榴弹上头,一个个都是说着手榴弹如何如何犀利,如何如何重要,大唐王朝不能没有手榴弹,不仅是不能没有,而且必须是装备更多,最好是数不清的手榴弹。

黄学仁,王单旭,方东全,包含郝柏年等前线将领清一色的提出:手榴弹是个大杀器,其重要性甚至是比火炮乃至火枪更重要的军国利器,必须大量的制造并装备。

同时也提出了要设立正式的掷弹兵部队!

黄学仁更是道:“倘若今日我军有三百枚以上的手榴弹,一起投掷出去的话,对面的明军至少要死伤过千,倘若有千枚手榴弹,哪怕是敌军万人来攻,我大唐王师也有把握成功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