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页

这里跟刘邦也有关系,据说解白狼山之围后,大军南撤经过这里时才终于放松警惕。原因就是这里南北一线,两边都是险峻山岭,这种地势下,汉军的车骑步兵根本不怕匈奴合围。

同时跟吕布也有关系,当年夏育、臧旻三路征鲜卑全军覆没时,五原、云中各郡的屯军只能后撤躲避鲜卑报复,吕布随父亲五原守将吕良后撤,被安置在阳曲驻屯。

内迁的匈奴五部有五部王庭,北部王庭就在阳曲县,开春时匈奴部族要么四散于山野中放牧,或耕种,或为汉豪强帮工。

自南匈奴开始,匈奴汉化深入,以至于如今匈奴王族改栾提氏为刘氏,贵族普遍开始汉化,学习耕种、纺织比比皆是。

而栾提氏……还有另一个音译,祁连氏。祁连山的祁连,匈奴王族以发源之处的祁连山为氏族名。

可以理解为赵城赵氏,韩城韩氏,秦邑秦氏。

匈奴王族更易栾提氏为刘氏,在这个姓、氏还算分明的年代里,也不算什么大事。

两汉魏晋之际,贵族、士族谱系传承明白,谁家什么姓、什么氏都是有根本可查的,很难冒篡。

不改姓,根据官职、爵位或经历更改氏,也算社会风潮所在。

每个人都想创造辉煌,让自己的辉煌烙印在子孙身上;所以马超重开赵氏,是符合潮流时尚的。

栾提氏改刘氏,就是这一环境下的产物,本姓不改,改了一个更光荣的氏而已。

他们也有资格改,南匈奴衰败直接因素就是当年夏育、臧旻、田晏三路讨伐鲜卑;当时的羌渠单于与匈奴中郎将臧旻一路,战败时羌渠单于重伤,王庭直属力量遭遇毁灭打击,引发匈奴国人普遍不满。

随后就是如火如荼的张举、张纯叛乱,羌渠单于派长子右贤王于夫罗率军协助汉军平叛。

匈奴国人劳苦于军役,另立单于攻杀羌渠,而于夫罗领兵在外始终无法回归匈奴,只能天天去求灵帝,请灵帝允许他回国。

结果于夫罗逗留雒阳时爆发了一轮又一轮政变,跑到河内又跟关东联军搅合到一起,可怜的一点匈奴义从部队在袁绍、张杨之间的战斗中被消磨干净。

于夫罗死在外面,留在匈奴内部的弟弟呼厨泉被拥立为单于;于夫罗的儿子刘豹成为匈奴左部的左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