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页

陈然去看王志清,王志清却脸色如常,不过看到陈然朝着他望来,哪能不知陈然的想法,苦笑了一下,凑到陈然身边低声解释道:“小然,你别看我是干考古的,但其实我参加过很多的地下黑市……”

听到王志清的解释,陈然才知道怎么回事,盗墓者和考古工作人员就像是抗战时期的某民党和某党,两者是敌对关系,但有时又会合作,盗墓者的团队里有很多都是考古研究者的线子,专业为考古研究者提供一些消息和线索,另外考古研究者往往也会深入这些地下黑市参加地下拍卖,一是希望能够拍卖到对考古价值比较大的古物,另外呢,就是寻找一些古墓的线索,当然,有时候也会拍下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2009年轰动全国的曹操墓,实际上就是盗墓者先发现的,考古研究者就是从盗墓者手中得知的,而不是考古正规发掘发现的,被发现后,整个盗墓者的贼窝都被端了,这就是碰了不该碰的下场。

小平头,也就是和尚进来后,身后还跟着两人,这两人抬着一个大箱子,等来到大厅中后,和尚打开了箱子,把大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件的都取了出来,摆在了大厅一边的一张桌子上。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和尚,废话不多说,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也不一件一件的进行拍卖了,我把东西全部摆上来同时展出,每件东西都有一个编号,和拍卖的低价,等诸位鉴赏后,直接根据编号叫价就行了,各位朋友现在可以上台鉴赏了!”

陈然和王志清说话的这会功夫,和尚已经把大箱子里的东西都搬了出来,摆在了桌子上,桌子两边地上放着的也有,东西倒也不少,大件和小件都有。

“陈老弟,哥哥我也没带鉴定师,碰到好东西,可就指望你了,走,咱们上去看看吧。”和尚宣布后,朱风拍了一下陈然的肩膀,笑嘻嘻的招呼了陈然一声,就往桌前走去。

陈然和王志清相互的点了点头,也都站了起来,跟了过去,本来其他人也都凑到跟前了,但随着陈然走过去,却都纷纷给陈然让出了位置,嘴里也说着一些恭维的话。

陈然也没和他们客气,点点头,便走到跟前打量眼前的物品来,却没料到打量的第一件就让他眼前一亮!

第240章 景泰蓝铜塔

陈然观看的第一件物件却是一座景泰蓝铜塔。

在现代人看来,博物馆是古代各种文物的荟萃之地,而在古代,寺庙却是最为发达的博物中心,汇聚着当代的各种艺术,除了宗教经籍、书画之外,寺庙还保存了大量宗教艺术品,在寺庙的诸多物品中,铜器是占有相当大比重的,而在铜器之中,却有一种铜塔赫然是景泰蓝铜塔。

眼前陈然看到这件景泰蓝铜塔由塔刹、塔身、塔座三部分组成,塔刹由日月同辉,华盖,相轮组成,十三层的相轮,正是象征着佛教的十三重天,须弥式的塔座则是呈方型,分上下两层,中间束腰,塔身通体的珐琅彩卷草纹和仰莲纹,用料饱满纯正,鎏金亮丽,打磨得也很精细,绝对是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说到景泰蓝铜塔就不得不说一下景泰蓝,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京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景泰是宣德皇帝之子的年号,但其实景泰蓝并不是起源于明代,景泰蓝的起源一直到现在,考古界也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说法,有的说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

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明代宣德皇帝非常重视铜器的冶炼与铸造,景泰从幼年起即耳濡目染,对铜器有了极大的兴趣,而且懂得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铜器的冶炼到宣德时已达到顶峰,而到了景泰时从制作工艺上很难有新的突破。为此,他就在颜色上面另辟蹊径,创制了“景泰蓝”。而成化又继承父业,遗风不改,继续大量地烧制。所以在明代“景泰蓝”制品以景泰,成化两朝的数量为最多,质量也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