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圣灵的设计,这样一套设备系统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每小时生产一千吨四氟化碳,而赵旭准备制造一百套这种设备系统,那么生产能力,就能达到十万吨每小时。
其实本来赵旭是想多制造几套设备系统的,比如制造个上千套甚至上万套,那样完成对大气层的改造,所用的时间会更短?
可仔细想想后,赵旭就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因为首先时间是个问题,赵旭在制造完所有设备后,就要去解决海洋的事情,哪里有时间耗在这里,用制造原能为设备提供原料。
其次,生产四氟化碳所需要的原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想想看,一套设备系统每个小时,就能制造出一千吨四氟化碳,那么算上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以及产生的工业垃圾等等,所需要的原料,至少也要一千五百吨左右。
一套系统需要这么多原料,那一百套系统,可就需要十五万吨,如果真要是弄上上万套设备系统,那岂不是需要一千五百万吨?
第486章 改造海洋
更重要的是,一千五百万吨,仅仅是一个小时内所需要的原料,而这些设备可都是要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连续不断运转的,那样一来,所需要的原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把赵旭累死也制造不出来。
对于所需要的庞大原料,赵旭已经想到了办法解决。
他准备制造一支数量众多的工程机器人,这些工程机器人除了少部分,会用来对设备系统进行维护外,其他大部分都会用在,前往火星各地开采矿石。
圣灵设计的设备系统内,也有原料生产设备,只要工程机器人开采回矿石,就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加工成原料,然后再用来生产四氟化碳,这样一来,赵旭可就省心多了。
于是接下来,赵旭就开始制造,与设备系统配套的工程机器人,又是五个小时过去,一架架工程机器人,还有一辆辆智能工程车,就开赴火星各地,进行矿石的开采,这些机器人中有专门用来探矿的,完全能够自行找到矿藏。
经过十五个小时的艰苦奋斗,赵旭终于完成了四氟化碳的第一条生产线,接下来,他需要把这套包括工程机器人在内的生产线,复制出一百套来,平均安放在火星的各个地方。
复制比制造容易许多,但复制一套也需要五个小时,那么一百套就是五百个小时,相当于二十天左右。
如果再加上吃饭睡觉的时间,赵旭得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百套生产设备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