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诉往事,江南科场变迁史

“钱老的话…晚辈不太明白。”我诚实地说道,一边也对他变成如今这样的原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钱老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小友去过学堂,应该很清楚学堂的运作机制。可这江南,尤其是这金陵城中的书院,从来就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钱老的表情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开始向我讲述起了江南地区学堂和书院这些年来的变迁史。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就是我华夏最富饶、人才最多的地方。由于江南地区临海,鲜有外患,一直都不是刀兵能轻易企及的地方。前一阵子虽然有东瀛海寇作乱,可自朝鲜大战过后就收敛了不少,江南地区这几年的赋税数额也开始慢慢恢复,俨然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

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自然就会开始追求更高级别的精神文明建设,说白了也就是读书、学习。不过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的是,江南士子读书多不是为了参加科考,纯粹是为了陶冶情操,为生活增添几分乐趣罢了。自古才子多风流,而在这其中,江南出身的数量尤其多。

可大约二十年前开始,一股科考风突然席卷了整个江南。这种情况过去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往往就是一些士子们感怀家国天下,开始号召身边的人报效朝廷,为国尽忠,从而引发一波读书热罢了。可好巧不巧的,就在这一号召被提出不久,钱老门下的一名学生就金榜题名,一跃成为朝中重臣,得到重用,光宗耀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一时间江南士子们人心思动,纷纷开始埋头苦读,这其中有多少人是为了国家而读书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那就是为了个人前途的绝对比为了家国天下的人要多得多。

钱老当时也没觉得这有什么,科考之严酷天下皆知,每年数万甚至数十万考生们削尖了脑袋想金榜题名,跻身朝堂,光宗耀祖,享尽荣华富贵。可科考的大门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开的,那就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能挤过去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不经过努力又岂是能轻易成功的?

可怜江南士子往日里只指吟诗作赋,风花雪月的,真要应对起科考来就差了其他地方的学子们一大截。当这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时,一向心高气傲的江南学子们忍不住了,开始呼吁所有读书人共同努力,重振江南科场的威名。

就这样,因为一个状元引发的战斗在士子之间悄无声息地打响了。一时间各种专为应对科考而创办的书院分分开了起来,引得无数家长和学子们趋之若鹜,眨眼间就人满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