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曦儿的性子是有些倔强了,也可能想多了。
只是死去一个军卒而已,应该谈不上地方官员对他的忤逆。若此行无果,最终军卒死于意外,怕是朝堂对曦儿的评价要落许多了。
可等了好久,也没见相公们过来奏对……
谁来?富弼压根就没想过责问什么的。护卫营练兵是他跟殿下沟通的,如今却一人身亡。别说殿下心疼,就是他富弼也心疼,那可都是国朝军伍的精英。
他也曾建议西府彻查的,人家宋枢密使认为不值当。既然这样,那殿下兴师动众,也不值当去官家那里责问。
他富弼还需要留点脸。
至于包拯,本就是扣扣索索的节省性子,如今为三司使,认真的盘算了,太子殿下这两年不断的折腾,着实让朝廷少了不少的开支,近十万军卒的耗费,就这么省下来了。
他还等着太子继续呢,在其位谋其政,自己现在是三司使,就不操人家西府的心,更不考虑台谏的责。
至于曾公亮,兴趣的偏好,使他对太子殿下,以及护卫营一直心存好感,自然不想坏了这情分。
而御史台,正忙乎着想弹劾宋痒呢……
都好像有借口。其实,就是铜铁矿已经见着钱了……
“大伴,翻翻看,有没有弹劾太子殿下的奏折……”
没人来,也不能就这样呆坐一日吧?
赵祯想了想,干脆看看臣工们弹劾曦儿的奏折也罢。
语气委婉的,就留中不发,若是言辞尖刻的,赖人让自己做的,在曦儿回来之前,先外放算了。
赵祯知道自家的事,他们赵家帝王,还没有活过六十岁的。自己已经五十多了,这还是因为曦儿给了自己太多的惊喜,让自己这些年没怎么犯病。
早在曦儿出生那些年,他已经犯过病了。
没几年了,他希望能留给曦儿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堂。
为帝之道,这些年也给儿子讲了不少,可他觉得曦儿听得多,用的少,自己的那一套,好像儿子并没有接收。
也罢,从谋略看,儿子比他强。这几年的一些事,看似与朝堂无关,偏偏最终都是在为朝堂解决一些难题,而且效果显著。
宽容了一生,为儿子,他临了就算是背个很辣的名声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