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诫一直忙碌在轨道铺设上,整一年都在这条线上。
在钱粮的刺激下,原本懈怠的那些烂人,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现在再去看,找不到一点一年前的影子。
“加大赏赐吧!尽最大努力尽快完工,有大用!”
原本成都府路的那批运输队伍,一直没停止运送铜铁矿,对于新钱监的耗用绰绰有余。
李诫不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可能听出太子殿下的着急。
几乎没在汴梁停留,甚至连管城都没回,直接又返回去了。
“诲叔,通知成都府路运输队伍,从即日起,分出一半人员运输粮食……”
“中正,李宪,汝二人去趟大理,并持吾手谕,自大理过广南,直至安南。”
“告诉那个李什么日尊,吾需要粮食。并告知他,吾可用新币采买,也可用国朝典籍交换。”
听说那个李日尊,非常重视文教。很好,取其所好,就是换些他们野生野长的粮食而已。
“殿下,连续两年丰年,如今常平仓应该储备充足,缺粮之患不应有的。”
赵曦的这一番安排,很明显是冲着缺粮去的。
吕公著觉得不至于,别说漕运即将开运,即便再迟些日子,汴梁也不会有缺粮的可能。
“诲叔,京兆大旱,河北路大旱。到时候,流民会涌到汴梁。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商贾。”
“一旦流民接踵而来,那时候的人们看到的不是常平仓有多少储备,也不是朝廷能不能应对危机,是可怕的人心。”
“商贾的贪欲,流民的聚集,再加上粮商逐日抬高些米价……这些甚至会影响朝堂诸公的判断,从而不敢轻易粜出常平仓的粮食。”
“诸多因素汇集,很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商贾们囤积,粮商涨价,百姓哄抢,流民作乱,朝廷紧缩等等。最终导致朝廷不得不继续循旧例,改流民为厢军。”
“同时,很可能多年还算殷实的家户,会因这一次的饥荒,而回到潦倒的境况。”
“此番行为,并无意赚钱,那怕是赔些钱财,也得把局势稳下来。当然,如果有人有意作乱……”
赵曦没继续往下说。
如果有人有意作乱,他真的不介意玩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