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资历深差遣低,本官也低的朝臣,暂时来看,短时间是获利了,最起码本官俸禄有所提升。可看明白整个官制改革的实质,就会对擢升有很大的玉望。
乍一看,似乎朝廷会增加支出,或许国朝的臣工都以为会增加支付,但贾宪率领的核算组,详细核算的结果是,在官制改革后,朝廷每年将减少二十多万贯的俸禄支付……事实上,赵曦准备着增加支出的,只是混乱的俸禄机制,在经过清理后,让朝廷有了结余。
“关于任期制的问题需要官家与诸位相公明示。新官制规定,州府郡县的主副官,以及各地驻军主副官都是五年任期制。期满调任,不知这调任的依据如何?”
讨论的气氛很好,不仅限于六部九卿的主官,就连苏辙这样讲武堂的教导也参与了。
苏辙这应该是为他那儿老让人操心的二哥苏轼问的。
“州府郡县的主副官以及军伍厢一级以上的将帅,必须执行五年期满调任制度,这一点没有任何余地。”
“至于调任的依据,这里面涉及到吏部考评、监察衙门意见等各方面因素。调任的权限在官家,参考的依据是考评。”
“每年吏部都整理一份任期满的官员名单,并标注其历年考评结果,经由内阁和监察衙门审核后,呈报官家予以调整。”
“基本原则是有上有下,有进有出。什么意思呢,就是监察衙门有相关处罚记录者、吏部考评为差者,将降低差遣调任。比如由上州调任下州,比如由一州主官调任辅官。”
“考评中平者,辖地也无其他事故,或者出现灾荒未发生大灾难等等情况,原则上是平调。”
“而考评优秀者,辖区产业发展迅速,甚至有创新产业等等,将予以擢升。当然,这一切均由官家决断。”
这不完全属于官制改革的内容,应该属于运行机制和流程的范畴。
富弼回答的,是在商议官制改革中,相公们提到后,赵曦给出的初步设想。
本来赵曦准备让吏部拿意见,只是相公们以为这一点没必要太明确,应该给内阁和君王留余地。
说到任期,赵曦对于议政和内阁并没有做任期的限定。
怎么说呢,要说议政,虽然有本官或者官阶俸禄,但议政并不是常设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