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四章 这样就挺好(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一更)

王韶当时说这话的意思,是想大家商量个章程,如何能在减少杀戮的情况,做到灭掉西夏,并无意警告大家是否嗜杀。

怎么说呢,由于军备上的优势太明显,这场大战从开战之初至今,歼灭的党项人应该有十万之数,国朝的军卒也死伤近两万。这在整个国朝对外作战的历史上,确实算大规模歼敌了。

······

“各路主帅都有临机决断之权,到最后还是将难题丢给了朝廷。”

谁想背一个屠夫的名声?就是内阁大臣也不想担这个名。韩琦这倒是道出了诸位内阁的心声。

武将嘛,本来就是杀敌的,杀多杀少都该是武将做的,难不成让朝廷下屠杀的诏令?

自从官家不建议标榜首功之臣,朝堂上也就准备着战事结束后,以杀戮一事作为弹劾前方主帅的切入口,以便能平衡功过。

所谓恩出于上,只有功过并存,才能给朝廷,给官家赏罚的借口,才能让这些主帅不应赏赐不足而生怨恨。

现在倒好了,前线直接将球踢到了朝廷。

“杀也杀不过来呀。党项人三百多万,所谓的控弦之士少说也得百万之众,真要这一路杀过去,我等的史册留名是肯定的,至于后人怎样评价就另当别论了。”

韩绛并不觉得前方这样做不合适,反倒是最合适的做法。

“真要是银夏之地满地尸骨,恐怕国朝拿下来也会成为死地。”

都先议议,每次都是这样的。有了什么事,内阁大臣都会先讨论着,如果讨论出结果,官家就不再参言了,如果没什么定论,官家会直言方略的。

可现在这事,讨论归讨论,还没谁去触及决断去······太难了。

党项人的反复无常是秉性,是本质,是历史证明的。都有心说圣贤之道什么的,可既定战略是消灭西夏的有生力量,这也是内阁议定的。所以,这时候真不好变过来。

可要说强令前线杀过去······他们是文臣,不至于还没有武将有怜悯之心吧?再说了,确实都也不想有这样的惨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