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老臣看过这些物件,多数是越规制的,赏赐于将士,不合适。”
估计也就是因为越规制,否则,就早年的朝廷财政,能不能留下还两说。王安石觉得这些破烂也只有留在内苑了。
“这是封桩库,是用于收复燕云的,用途不能变。朕意已决。至于所谓的越规制,换个样式即可。”
“还是以封桩库的说辞,以犒赏大功计,依照官窑瓷器的做法,对那些金银器重新回炉,落封桩库的款,作为荣誉的象征,赏赐于有功之将领臣工。”
赵曦有意做成后世勋章牌牌的样式,想了想还是没这样定。
“怎样的功劳获怎样样式和材质的赏赐,什么层级的又该是怎样的制式,内阁定一个标准,甚至可以广泛征求意见,把这件事作为战前鼓励宣扬······”
“同时,对早年的将士抚恤标准进行微调,将这次赏赐的制式标准,与抚恤标准相关联······”
封桩库是不再具有收复燕云赏赐的价值了,但是,朝廷并不是不能让所谓的封桩库,再次拥有太祖定下的价值。
功劳的赏赐,一直以来都是以布帛职衔作为赏赐的。国朝不是军功爵制度,是募兵役兵制,除了银钱,就是军阶。
对于那些退役的,死亡的将士,没有可以彰显他们功劳的物事。这一次,利用封桩库这个说辞,将剩下物件的价值虚化,却又可以让这些破烂增值。
这是一种赞誉,是一种认可,甚至是一种将来朝廷政策倾斜的依据。
赵曦相信,只要将这次宣传做到有效宣讲,必将能得到国朝所有军卒的认同,甚至会在战争中,为这样的奖赏而拼命!
甚至于那些外族番骑,会因这样的勋章赏赐,而自觉认同这个王朝······
大宋,早已不是一个在乎钱粮的王朝了。
内阁的诸位,也同样看到了官家这种方法执行后的效果。
果然······
赵曦没想到的是,首先关注这所谓勋章事宜的,会是讲武堂的那几位:狄青、种颚、郭逵,包括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