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嗤……”黄柔一看这字迹就知道是胡峻的,这次的作文是半命题的,以“我想有要……”为题,其他人都是想要玩具想要新球鞋,想要上北京天安门广场,唯独他的别具一格。
当然,也不难看出,他的另一个“可爱妹妹”就是以幺妹为原型创作的。只不过因为怕被她看出来,把名字、年纪、发型给改了,可那说话语气和风格,不是崔绿真还能是谁?
黄柔真是捧腹大笑。
这些孩子呀!
幺妹饱饱的睡了一觉,吃过中午饭就被妈妈领学前班去了。
她是真不想上学呀,每天就写阿拉伯数字,做点简单的个位数以内加减法,她早就会啦!
卫老师看见垂头丧气“极度厌学”的她,这才想起来这孩子请一天假给休了三天,面色讪讪的。要别人她肯定得发脾气了,可黄柔还是她儿子的班主任呢,她能怎么着?学前班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大概占了三分之一,她总不可能把三分之一都教育一遍吧?
再说了,她中途回家发煤炉炖骨头的事儿全校全厂谁不知道?
家长和她都是心照不宣的,她可不能主动打破这份“平衡”。
“崔绿真来啦,赶紧回座位上去。”卫老师摸摸她齐刷刷的妹妹头,现在整个班的小女孩都成了这个发型,不看脸她还真认不出谁是谁。
要再穿上卡其色的背带裤,那更不得了,全都是崔绿真1号,崔绿真2号……崔绿真10号!
这样整齐划一的,一模一样的打扮造成的规模效应,要用在表演节目的时候,还挺有观赏性的。她轻咳一声,“黄老师你们班元旦节目排好没?”
黄柔一愣,这才想起来上星期开会说的元旦联欢会,厂里要求每个班至少得准备一个节目,也就是说至少得有一个集体节目。
“还没呢,卫老师排好了?”
卫娜笑得花枝乱颤,“我倒是有点头绪,要不就让他们表演个《娃哈哈》。”
《娃哈哈》是有名的新疆民谣,也是当代乃至后代一个世纪里,所有小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因为它的另一个名字叫《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可是一首光看见名字就能让人情不自禁唱出下一句的歌曲!
“我打算让孩子们穿上一模一样的衣服,表演这个,你们家崔绿真我看挺有表演天分的,就让她站中间当领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