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先做着呗,反正没事儿干。”文天明却好似乐在其中,“逸夫,我也想明白了,不可能每个厂咱们都亲力亲为,尤其是将来向全国推广的时候,咱们肯定是得传授方法,而不是帮人列计划。”
“哦?你都想到这里了?”张逸夫倒是对文天明的管理能力小小的吃惊了一下,这傻干活儿的,竟然还总结出方法了。
“总不能啥事儿都你想吧?”文天明傻笑道。
“行吧,你歇会儿吧,正好咱们聊聊后面的事情。”张逸夫起身,关上了台灯,既然文天明能理解到这一步了,也好说后面的安排了。
第230章 接待
二人就此躺在各自的单人床上,说起了长远计划。
“天明,有一点你说的很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前咱们在自己厂里那么干,是没办法,是图个立竿见影。后面全华北几十个电厂,全国成百上千个电厂,再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真的是一辈子都忙不过来了。”
“是啊,所以我寻思着,总结出一套方法出来。”文天明比划着,“你看,我跟你做了这半年,都学到这么多了,电厂里专业的技术人员肯定一点就通。”
“不错不错,这也就是领导让咱们在华北先搞的意义所在。”张逸夫赞赏道,“比如搞自动化,就先要试点,可行了安全了,再强力推广。咱们做煤耗一样,先在华北进行试验,总结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法,然后再推向全国,事半功倍。”
文天明听得略显激动,内心总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实际上,这就是往上一个层面的管理技巧了。
在冀北电厂,张逸夫和文天明就是最底层,由牛大猛吩咐做事,出了成绩大家分,牛大猛自然是最舒服的那个,大头的功绩都揽到了腰包里。
而现在的张逸夫,俨然就成了牛大猛那个层次的人,把方法,把命令推广下去,下面人做好了自然有成绩,而真正居功至伟的却是运筹帷幄的那个人,当然,更居功至伟的该是穆志恒,更更居功至伟的一定是部长。
一副颇具中国特色的办事规则,就这么铺张开来,这无疑为文天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这个体系内,大家各司其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晋升或是原地踏步,全看个人品性造化。
虽不乏名门子弟纨绔之徒混迹于其中,但即便是草根,在这幅图中也有自己晋升的空间。
谈过了这套方法,张逸夫又道出了更深的一重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