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十分完美,今天的测试中没有任何错误。”托马斯赞叹道。

胡海涛借助一个年轻试验人员翻译表达:“今天的评测比较基础,简单,这样的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明天开始才会就iec的高标准进行测试。”

有说有笑,第一天的测试结束,并没有太多有争议的地方。

要说这两位专家也真的有些心不在焉,事实也如此,谁怎么样跟他们屁关系没有,借机来多了解一下中国市场才是真的。

当晚,陈延睿将情况告知张逸夫,这也并不出乎预料。

唯一比较恼人的是,冈本和小田切英语都可圈可点,没事儿的时候总会缠着两位iec专家闲聊,这对陈延睿和常江来说劣势太大,张逸夫虽然并不认为冈本能靠口活儿让两位专家多开心,但还是很恶心。

最终决定,还是他亲自出马,参与第二天的评测。

第677章 拔尖测试

上午开始试验的时候,两位外国佬见张逸夫来了相当开心,立刻有说有笑聊了起来,完全扔下了冈本和小田切。这理由也挺简单,这哥俩儿老是苦大仇深地过来黑恒电,让人不舒服,更何况这不干二位专家屁事。

张逸夫则风趣很多,北京的风土人情聊一聊,轻松随意一些,况且他还非常乐于共享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甚至愿意介绍相关干部给他们认识,这简直太妙了。

这明显也是双赢的事情,无论是aes在中国投资办电还是引进西门子的水轮机技术,都是一个必然趋势。张逸夫表面上在共享自己的知识,其实无形之间也在获取他们二人口中的信息,无论是西门子全面的电气设备生产管理理论,或是aes在全球各地投资办电厂的方式技巧,同样也令他获益颇深。

这种写意的聊天一直持续到午饭结束,重新回到试验机房。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困倦的时候,胡海涛送来上午的报告,由于两家产品都很优秀,测试进展十分顺利,一水儿的通过,只是在动作响应时间上略有不同,都满足标准,一会儿你高点儿,一会儿我快点儿这样子,两家产品依然伯仲之间。

“照这么下去,只能证明双方都很出色了。”托马斯倒还挺满意这个结果,自己这样就可以早点结束任务,去中国可能需要电力投资的省市去逛一逛了。

“嗯,最重要的难点都通过了,后面应该没太大问题。”施罗德也表示肯定,“想不到中国的微机保护水平真的这么高。”

胡海涛见状,借助张逸夫的翻译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反正时间上有富裕,他们希望按照中国的标准再进行补充试验和评测,两位国际专家自然没问题,可询问冈本和小田切的时候遭遇到了严肃的反对。

还是那句话,三菱在北漠吃过亏了,坚决无法接受中国人指定的标准,这里面水太深。